空气里混合着泥土和秸秆的气味,古窑里面,是砖垒出来的世界。小到建房用的瓦片,大到三人无法合抱的京砖,有些被雕刻成山水国画状,有些则被打造成棋盘、桌凳等工艺品。
窑内敲打声不辍,黄章程端坐在砖板边埋头雕刻,一个多月,手里的百子图进度刚刚过半。作为皖南砖雕省级非遗传承人,他将安徽省广德市新杭镇百家庙村一处老旧柴窑打造成皖南徽砖博物馆。
从文学作品到庄稼粮食,人们对泥土自古有种深沉的情感,砖从土中来,亦是如此。入窑时的火候不同,制作出来的砖形态各异。在黄章程眼里,砖是火候,也是年份。手臂长的徽砖成坯后要晾5个月入火窑,棋盘大小的则要1年。凡火候少1两,则釉色不光,少三两则本色杂现。
为了保护传承好传统技艺,如今,博物馆还承担着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使命,孩子们来到这里,不仅能参观传统技艺,还能现场体验踩坯、做坯、晾坯等制砖工艺。(张俊)
黄章程和他创作的皖南砖雕《年年有余》。人民网 张俊摄
皖南砖雕传承人黄章程。人民网 张俊摄
黄章程在泥胚上雕刻百子图。人民网 张俊摄
在黄章程手中,原本平平无奇的泥胚上呈现出各式各样的人物。人民网 张俊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