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皖苏浙三省交界处的宣城市,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前沿阵地”。近年来,宣城市借助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一地六县”合作区建设重大机遇,高质量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主动融入 等高对接沪苏浙
皖浙山水相连,又山水相隔。
在皖浙两省相接的崇山峻岭之间,有一条神奇的天路——徽杭古道,见证历史上两地剪不断的互联互通。
徽杭古道,西起于安徽省绩溪县伏岭镇,东至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清凉峰镇浙基田村,全长20多公里,是古时徽商和浙商互通贸易的重要通道,胡雪岩等著名徽商从这里走出,弄潮沪杭,名扬天下……
如今,这条古道的交通功能已基本丧失,蜕变成一处旅游打卡点。登临古道,通天石梯直入云端,巉岩峭壁,飞瀑流泉,仿佛“蜀道之难”。 “不慌不忙,三天到余杭”,便是对过去通行状况的真实写照。
“我们与杭州临安区一衣带水,直线距离不过十几公里,但是过去交通很不方便。 ”绩溪县交通局局长周正祥介绍,近几年借助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东风,绩溪积极加强省际毗邻公路建设,新建二级公路13公里,新建美丽公路28公里,特别是通往临安方向的S346荆白路改造提升,显著改善了交通互联互通状况。
“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我们的游客接待量持续增加,每年都在三四万人,绝大部分客流来自苏浙沪,去年旅游收入超过2000万元。 ”绩溪县旅投公司负责徽杭古道等景区运营,企业董事长姜永密介绍。
S346荆白线是绩溪县东西向一条重要的公路干线,也是一条黄金旅游通道,全县8家3A级以上景区、80%以上的农家乐分布于沿线,这条路也是户外运动的热门地。“下一步我们着力打造省道S346荆白线,全线提升‘皖浙天路’,使之成为连黄融杭、全域旅游、交旅融合的黄金大道。 ”周正祥说。
“徽杭古道可以说是安徽融入长三角的‘起源之路’,是开拓进取的徽商精神的代表,今天仍然要发扬这种精神,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巨大机遇,主动从有形的道路通联,到无形的发展思路衔接,全方位融合发展。 ”宣城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汪军说。目前,宣城市高等级公路突破1000公里,对外打通了前往沪、宁、杭等7个方向的高速主通道,对内建立了市本级与各县市区之间的快速通道网,形成内通外联的快速公路网。
互联互通 为经济发展插上“翅膀”
广德地处皖苏浙三省交界,东临江苏溧阳、宜兴,东南与浙江安吉、长兴毗邻,上海白茅岭农场在其境内。近年来广德积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省际交通互联互通。目前共建有县级以上与沪苏浙相连公路18条,里程超过500公里,均为三级以上公路,实现了无缝对接。
“现在我们与毗邻的苏浙4个县城,都能在一小时内通达。”广德市交通局局长薛海林介绍。
S201是广德市南北走向的重要经济通道,连接广德与江苏宜兴,以前这条路等级低,中间要穿过很多村庄,路况非常差,经常堵车。经过改造提升后,现在成为了快速公路,通行状况显著提升。
S201沿线的广德新杭镇是一个工业强镇,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处,鸡鸣三省,与苏浙经济往来密切。借助日益便捷的交通,该镇积极承接沪苏浙产业转移,形成汽车零部件等特色产业集群,实现快速发展。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一体化不断推进,省际经贸往来更加密切,为广德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苏浙与我们毗邻的4个县(市)都是全国百强县,在他们的带动下,广德发展驶上了快车道。目前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已经达到454家,其中90%来自苏浙沪,浙江企业占到一半以上。”广德市副市长蒯浩宁介绍,2021年广德实现生产总值380多亿元,跻身全国百强县。
上海白茅岭农场是上海位于广德市的一块飞地,也是“一地六县”的核心区。茶产业是当地重要产业,周边有上万亩茶园和一些茶场。目前由安徽路桥集团承建的S202省道正在加快建设,建成通车后,将串联上海白茅岭农场、广德和郎溪,届时从白茅岭农场出发,通过S202通道,可连接G50高速,直通上海。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继续加强互联互通,新建以及改扩建3条高速公路,高速入口将由原来的 4个提高到 10个。 ”薛海林介绍,这些年通过积极对接沪苏浙,广德经济实现了大发展,未来要继续发挥区位交通优势,加强 “双招双引”,全力打造工业强市。
联动发展 打造区域综合交通枢纽
宣城市地处长三角中心区,与江苏、浙江毗邻,是一体化发展的“前沿阵地”。近年来,该市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一地六县”合作区建设的重大发展机遇,着力推进区域联动发展,高质量推进苏皖合作示范区发展和“一地六县”合作区建设,加快打造长三角中心区域综合交通枢纽。
“我们坚持‘双跳’方针,跳出宣城看宣城,与周边地市交通规划同绘;跳出交通看交通,协调交通与土地、生态、产业、旅游等之间的关系,超前谋划、科学编制了一系列综合交通规划,高质量推进一体化进程。 ”汪军表示,宣城作为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杭州都市圈观察员城市“双圈”城市,将依托左右逢源的地理区位,发挥“双圈”叠加优势,进一步打破圈内的行政边界,着力构建“大圈”带动“小圈”、“小圈”撬动“大圈”,圈圈相连、环环相扣的发展新格局。
根据宣城市长三角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暨“一地六县”合作区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十四五”时期宣城要基本建成“三纵三横两射两环”高速公路网络,通往毗邻地区的主要通道达到一级公路及以上水平,基本建成 “一纵两横”航道主骨架和“双核三区”港口枢纽体系,公路水路实现与长三角交通网络等高无缝对接。
宁国至安吉高速、宣泾高速、宣广高速改扩建等也陆续开工建设,泾青高速、扬绩高速黄山区连接线、杭合高速和长高高速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江苏省宁宣杭高速高淳段、溧宁高速溧阳段和浙江省宁宣杭高速临安段等三条省际高速断头路均加快建设,有望2022年全部建成通车,充分发挥高速一体联网效益。
在水运方面,水阳江航道整治工程、宣州综合码头、定埠综合码头等重大水运基础设施相继完工,新增高等级航道60公里,新增29个1000吨级泊位,千吨级泊位占比达73%,新增港口吞吐能力达900万吨,实现了高等级航道和千吨级泊位“零”的突破。
位于郎溪县的定埠港,目前已开通至上海洋山港、宁波舟山港、江苏太仓港3条主航线,横贯三省一市,并开通运营省内首家县级集装箱航线,连接长江、太湖,直达上海,被誉为“通江达海绿色生态皖东南第一港”。
在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宣城积极推动公共交通延伸。对市本级公交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实现了 “六卡”通用,协调推进毗邻地区公交“一卡通”事宜,实现了与湖州公交同城待遇,开通了广德东亭乡至安吉鄣吴镇、广德城区至上海白茅岭、绩溪伏岭镇永来村至浙江临安市岛石镇仁里村3条省际毗邻公交,即将开通广德邱村镇至溧阳平桥镇省际毗邻公交。(记者 范克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