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溪:荷田忙采莲 增收日子甜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时间:2022-08-31

虽然下了一宿的雨,但雨过放晴,趁着微凉的清晨,采莲工人一大早便下田干活了。

在宣城市郎溪县建平镇的张钱村,因为种有107亩的湘莲,每年到立秋前后,这里便迎来忙碌的“采莲季”。

立秋之后,湘莲基地迎来丰收季。人民网 王锐摄

立秋之后,湘莲基地迎来丰收季。人民网 王锐摄

站在荷塘边,放眼望去,绿盖叠翠,红粉相间,熟透了的莲蓬点缀其中、随风摇曳,煞是好看。层层莲叶间,只见莲农们背着蛇皮袋来回穿梭,忙得不亦乐乎,尽显丰收喜悦。

说起张钱村的湘莲产业基地,时间还得拉回到2016年。

由于之前是贫困村,缺少产业,也缺乏思路,村子的发展陷入有想法没办法的两难局面。

荷塘莲蓬采收忙。人民网 王锐摄

荷塘莲蓬采收忙。人民网 王锐摄

2016年,在多方考察学习的基础上,张钱村引入湘莲种植,成立湘莲种养产业基地。“把农民的土地集中流转过来,然后与种植大户合作,我们提供技术、大户负责管理,就这样,100多亩的湘莲便扎下了根。”张钱村党总支书记杨家发说,当年种植,当年便有了收成。

既新鲜又饱满的莲蓬。人民网 王锐摄

既新鲜又饱满的莲蓬。人民网 王锐摄

但发展产业,也并非一帆风顺。

受市场影响,原本价格在15元/斤的莲子,行情一下子跌到了6元/斤,尽管每一茬都能收下20000斤黑莲子,但对于张钱村来说,丰产不丰收,这着实给杨家发出了道难题。

“眼瞅着莲子卖不上价,接着种,只怕越种越亏,换品种,前期投入就打了水漂。”杨家发坦言,考虑过放弃,但心有不甘,就好比临头浇了一盆凉水。

经过晒干脱壳去芯后的白莲子。人民网 王锐摄

经过晒干脱壳去芯后的白莲子。人民网 王锐摄

2019年,张钱村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重新谋划湘莲产业新路径,改变过去只卖黑莲的路子,确定加工销售白莲的发展思路。

莲子虽小,产业潜力却很足。从田头到嘴边,从荷塘到餐桌,小小莲子的“身价”如何实现翻番?记者在加工厂找到了答案。

“一亩荷塘可产壳莲250斤左右,按照现在市场价格只有1500元,倘若晒干脱壳去芯之后,就能卖到100元/斤,效益能翻上好几番。”杨家发算了一笔账,减去土地流转费、肥料费、加工费和人工成本,一亩地能赚3000多元。

莲农采摘莲蓬。人民网 王锐摄

莲农采摘莲蓬。人民网 王锐摄

2021年,为进一步壮大湘莲种养产业,张钱村通过乡村振兴项目投资15万建成湘莲加工厂房,就地脱壳去芯,节约了成本,增加了效益。同时,加工厂还有效解决了3名脱贫户的就业问题。当年,张钱村的莲子销售额达到21万元。

建厂房、买设备、深加工……就这样,经过多年的发展,张钱村已经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湘莲产业链,湘莲种植更是成为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的主导产业。

莲农们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人民网 王锐摄

莲农们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人民网 王锐摄

“之前村里欠债40多万,办公买纸张的经费都没有,自从有了湘莲产业发展起来之后,我们不但把欠债还清,现在账面上的数字是年年看涨。”说起村子这些年来的变化,已经在村里干了17年党总支书记的杨家发是一脸自豪。

起初引进湘莲种植,就是为了兴荷花、采莲子,随着知名度的增加,前来赏花的游客也多了起来,为了方便打卡拍照,张钱村还特地在田埂上铺上石板,并建起了亲水平台。

莲农们穿梭在层层莲叶间采收莲蓬。人民网 王锐摄

莲农们穿梭在层层莲叶间采收莲蓬。人民网 王锐摄

一亩荷塘,富民一方。观光、采摘、休闲等“莲经济”,如今成为张钱村振兴乡村的亮点。

“除了经济价值,‘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荷花还承载着文化价值。”杨家发说,下一步将打造“惠民清莲”党建品牌,建教育基地,让游客来了既能赏花,又能采莲,还能接受廉政教育,为乡村振兴注入“清廉”底色。

编辑:【鲁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