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之安乐皆由治。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我市积极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宣城之治”新模式,努力开创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回望非凡十年,“宣城之治”写就平安华章——我市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连续12年、信访工作连续13年全省先进,近10年9次获得平安先进市。
“宣城之治”创下法治佳绩——我市连续荣获全国“五五”普法、“六五”普法和“七五”中期普法先进市,2021年荣获全国“七五”普法先进集体。
植根平安宣城建设厚土,立于法治宣城建设之基,“宣城之治”创基层治理之新、筑社会安宁之屏、织百姓福祉之网,彰显时代特征、凸显治理要义、尽显地方特色,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宣城大地的生动实践,为“中国之治”贡献了微观的现实样本。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六看宣城之治”,首看党建引领统全局。
这个引领是思想引领、路径引领、品牌引领。
思想引领启新程
思想是行动的指针。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引领,是“宣城之治”最鲜明的时代烙印。
时代坐标上的两个关键节点,意义非凡——
2019年深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0年11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召开。这个在党和国家法治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顺应党心民心和时代要求,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指导地位,确立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宣城之治”有了根本遵循,接上了“天线”。
宣城,破题市域治理现代化。
市委四届十次全会通过《中共宣城市委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的决定》,明确了我市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的主要目标:市域治理创新实践持续深化,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治理效能显著提升,成为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市域治理示范城市。
宣城,翻开社会治理新篇章。
2020年7月,《宣城市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实施办法(试行)》出台,对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描绘了总蓝图,标注了路线图。
总蓝图,旗帜高扬。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我市构建完善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努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路线图,坐标清晰。探索具有时代特征、宣城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推动平安宣城建设迈上新台阶,为宣城高质量发展创造安全的政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
由此,“宣城之治”,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把党的领导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和治理效能;“宣城之治”,肩负起新的时代使命——探索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
汲取思想伟力,“宣城之治”在探索中,始终凸显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核心要义。
市委关于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一项项决策部署中,强化党建引领均为首要任务,进行了顶层设计——
“完善党建统领的基层治理领导体制,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力、思想动员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完善党的领导治理架构,构建多元协同治理格局,搭建党员参与平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着力构建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
首位任务落地落实,“宣城之治”接牢了“地气”。
2022年7月14日,市委常委会在研究有关事项时特别指出: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根基”,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试点工作为抓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完善基层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基层共建共治共享水平。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宣城之治”以“党建+三治”,打牢了基础、扎下了深根。
各地以党建为引领,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全市98个社区、763个行政村的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乡村治理、团结动员村民、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全市构建由网格指挥长、网格指导员、网格警务员、网格法务员和N个网格等组成的“4+N”网格管理体系,网格指挥长由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2.2万名在职党员到网格报道。
党建引领统全局,让堡垒更坚固、让党旗分外红。“宣城之治”畅通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引导组织全市党员干部做好党和群众的“连心桥”,以实际行动践行“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
路径引领显新意
路径是思想的实践。
“宣城之治”探索的新模式,走出了一条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社会治理宣城新路径。
新路径,构建新机制。
2020年以来,我市建立市级统筹主导、县级组织实施、乡镇(街道)抓好落实的市域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市、县、乡三级平安建设工作协调机制,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良好局面。
市县乡三级全面建成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各级党委和政府将社会治理纳入工作督促检查范围,将社会治理成效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业绩评价的重要依据。
新路径,建立新体系。
全市建立规范的市、县市区综治中心,构建高效的指挥调度平台;深化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综治中心建设,打造一体化的实战平台。
尤其是2021年1月出台的《宣城市乡镇(街道)党(工)委政法委员配备和综治办公室(中心)建设实施办法》,统筹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基层政法综治力量。
据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夏建新介绍,市、县、乡三级综治中心全部落实机构编制,县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全部规范运行。我市已建成1个市级、7个县级、98个乡级、886个村级综治中心。全市各类群防群治队伍力量46300余人。595名政法干警兼任村级法副书记,村(居)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
新路径,打开新局面。
两捧“长安杯”的宁国市,是“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三级中心”建设走在全市前列。
走进宁国市综治中心大厅,10个接待窗口、8个工作室,“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受理、“一揽子”化解。
走进港口镇综治中心,综治窗口、司法窗口、信访窗口、警民调解室、劳动争议调解室、“五老”调解室……一应俱全,承担“矛盾联调、治安联防、工作联动、问题联治、平安联创”五联工作职能。
走进汪溪村综治中心,“一村一阵地、一村一书记、一村一民警、一村一顾问”机制已落到实处……
高标准打造的1个县级、19个乡级、120个村级三级综治中心,有力地加强了基层基础力量。宁国市委政法委副书记韩拥军这样总结:以县级中心为龙头、以乡级中心为支撑、以村级中心为基础,实现了让群众事项办理“只进出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这是有形的体系,而无形的阵地,在该市创新建立的“六级组织治理体系”上。
3个街道成立“大工委”,16个社区成立“大党委”,220个小区成立党支部,选配4115名党员楼道长,4079名党员干部联系8.2万户居民,“宁国市委-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党员楼道-党员干部联户”六级平台,打通了连接群众的“最后一纳米”。
作为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西津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林景感受很深,“党建引领一条红线从上穿下、互联互动,提升了党组织的‘穿透力’,增强了‘战斗力’,增加了‘凝聚力’,建立起第一时间收集社情民意、第一时间回应群众呼声的治理新路径。”
泾县选择的路径颇具新意。今年以来,泾县大力实施“美丽党建·红色根脉强基行动”,通过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强化基础、提升能力、激发动能,促进基层党建工作和社会治理提档升级。
眼下,“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正在全县乡村如火如荼进行,已动态更新、信用评定7.8万户农户,授信6.1万户。泾县县委政法委副书记石小红认为,创新信用推动基层治理,以“小积分”撬动“大治理”,既能调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的积极性,更有利于打造农村金融、产业、服务闭合循环圈,推动更多政策、技术、资本金融等资源要素向农村汇聚。
绩溪基层社会治理的路径选择,则充分体现了当地传统文化的特色。这项名为“百村善治”的示范工程,效应显现。围绕“党建为魂、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尚”的主题,全县已成功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2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8个。
在孔灵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盛海燕看来,“百村善治”工程,提升了党组织在乡村社会治理中的引领力、组织力,“切实发挥出了战斗堡垒作用,作为县里重点项目的主战场之一,在项目建设、改革发展、乡村振兴等各项工作中,党总支有号召、党员见行动、群众很支持。”
路径引领显新意,走遍七县市区,“宣城之治”探索的路径创新多多、各有特色,万变不离其宗的,是抓住了党建引领这个中心主题,围绕“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健全体系、创新机制、激发动能,努力以高水平党建引领高效能治理,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
品牌引领著新篇
品牌是思想落地生根结出的硕果。
“宣城之治”既是一个名词,是平安宣城、法治宣城建设响当当的品牌;更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动词,沐浴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光芒,带着基层创新创造的芬芳,孕育了一个又一个极具生命力和活力的社会治理“党建+”品牌。
这一个个品牌,从实践中破土而出、茁壮成长、绽放芳华,成为“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党员发挥作用”的现实注脚。
宣州“五心”暖民心——
7月25日星期一,这一天是宝城社区“红心”志愿服务队的“工作日”。这支全部由社区共产党员组成的服务队,一天要走访辖区10户居民,听听大家的心里话。
这个荣誉等身的先进社区,以红心、同心、暖心、贴心、安心的志愿服务打造“五心·三治”品牌。社区党委书记赵玉莲是“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说得到位:“‘五心’就是要让大家感受到我们的真心,真正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真正服务到群众的心坎上。”
郎溪“五微力量”强——
这不,姚村乡妙泉村党员傅宏亮又一次当选为“五星党员”。他是村里美丽乡村建设理事会会长,处处带头、样样争先,是名副其实的微榜样。
党小组之家夯实微阵地、“三员五岗”做好微公益、党员家庭挂牌亮户树立微形象、“一带一户”实施微关爱、“五星党员”评创争做微榜样,妙泉村“党建+五微力量”,让村容美了、村风正了、村庄富了。用村委会副主任郑圻的话说,“五微力量关键是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全村102名党员的微力量汇聚在一起,就是乡村综合治理的强大合力。”
广德“党小组之家”花正香——
东亭乡是党小组之家的发源地,“党建+三治”的融合案例入选“全国党建引领创新奖”。
乡党委书记刘晨坦言,自2017年创建以来,党小组之家作用愈来愈大,特别是群众关心的一些村级重大事务、信访难题甚至家长里短、邻里纠纷都带到了党小组之家,交给党员评议、集体会商解决。“‘小事不出村’,在我们这里是‘小事不出党小组’”。
宁国“山城平安联盟”有力量——
全省首个县级平安联盟“山城平安联盟”,一直守护着宁国的和谐安宁。
中溪镇狮桥村义务巡逻队义警钟德生,自豪地告诉我们,12名义警里有9名共产党员,“我们平时做公益,遇到突发情况,党支部一声令下,义警顶得上去、豁得出去,能打硬仗。”
泾县普法老人树榜样——
桃花潭镇查济村,风光如画,比“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品牌更有温度的,是全国义务普法先进个人葛彬。
老人今年已88岁高龄,自1999年起自编自办法治宣传墙报,一办就是23年。这位初心如磐的老党员,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说,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润物无声,把法治理念传播到每一位村民的心里。
绩溪传统文化润心房——
家朋乡尚村,这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有着浓浓的徽风皖韵,传承百年的“积谷会”至今还在自治中发挥大作用。
在全市首个“党建+三治”展示馆,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周明飞如数家珍社会治理的特色:党建树魂、德治归心、法治护航、自治安村、产业富民。这位基层的“领头雁”一语中的,“我们深深体会到,党建是田里的埂、夜行的灯,房上的梁、思想的魂,党组织就是要建最强堡垒、树最红旗帜。”
旌德村规民约新风尚——
蔡家桥镇华川村,全国林长制改革策源地果然不一般,《华川村村规民约》被评为“安徽省优秀村规民约”。
“林长保护好青山绿水”“河长守护水环境”……一条条新规成为大伙的共识和自觉行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宏明很自豪,“班子强起来、人心聚起来”,华川村今天风气正好、日子红火,客商来了、项目来了,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60万元。
“红色代办”“红色存折”“红色楼道”“五色党建”“十户联保”“十全十美百姓说事”……
品牌引领著新篇,一组组基层的“微镜头”,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一个个体现引领高度、治理温度的社会治理品牌,生动诠释了“宣城之治”带来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
写在后面:
党建引领统全局,“宣城之治”方向明。
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思想之光转化为前进伟力,“宣城之治”有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各地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优势,让党旗始终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党建引领统全局,“宣城之治”路径清。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各地深化“党建引领+”体系建设,发挥制度优势,遵循治理规律,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方法手段,把基层战斗堡垒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构筑好基层社会治理“桥头堡”,打通每一个“神经末梢”。
党建引领统全局,“宣城之治”活力足。
只有植根法治沃土,“宣城之治”才能汲取充分养分、葆有生机活力,才能焕发品牌魅力、汇聚社会合力,让发展更有质量,让治理更有水平,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