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新影发现之旅
与宣城市文化和旅游局
联合摄制的大型纪录片
《诗意文房 红色宣城》
第二集即将在
中央新影发现之旅频道
播出
播出平台
中央新影发现之旅频道
播出栏目
《美丽家园》栏目
播出时间
10月11日星期二 18:30-19:00首播
10月12日星期三 06:30-07:00重播
10月12日星期三 12:00-12:30重播
《诗意文房 红色宣城》第二集——诗意宣城
宣城,古为名邑上郡。历史的悠久,人文的昌盛,使其素有“宣城自古诗人地”之说。唐朝诗人李白曾赞誉它是“江城如画里”,南宋诗人杨万里更是发出“路入宣城便称奇”的赞叹。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这首《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是南朝齐诗人谢朓的名作,写的是谢朓要到宣城任太守,离开京城时引发了他的家国愁思。
两百多年后,诗人李白来到宣城, 登览谢朓楼,吟诵《秋登宣城谢朓北楼》,“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以表达对谢朓的怀念。从此谢朓楼名扬天下,成为江南四大名楼之一。
敬亭山东西绵亘十余里,有大小山峰60座。虽然没有嵯峨峥嵘的奇石怪岩,但是有三百多位诗人和书画名家在这里留下了近千篇作品,让敬亭山成为了“吟无虚日”的江南诗山。
《独坐敬亭山》是李白众多诗篇中的佳作,诗人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实则是抒发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李白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
随着谢脁《游敬亭山》和李白《独坐敬亭山》的诗篇传颂后,敬亭山的声名鹊起,白居易、杜牧、王维、孟浩然等人亦相继以生花妙笔,为敬亭山吟诗作赋,抒发胸怀。
1939年5月,陈毅率新四军部队驻扎宣城,途径敬亭山,被其美景所吸引,即兴吟诵七绝一首《由宣城泛湖东下》:“敬亭山下橹声柔,雨洒江天似梦游。李谢诗魂今在否,湖光照破万年愁。”
这首七言绝句语句优美,意境深远,给敬亭山的悠古仙气之外增添了现代人文的一丝灵动,它表现了陈毅对宣城的熟知与热爱,也展现出陈毅对革命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李白一生七次游历宣城,赋诗抒情,留下了不少千古传诵的诗篇,其中的一首《赠汪伦》让一座隐匿在山水间的小镇名扬四海。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为了纪念李白与汪伦的这段千年佳话,当地人在岸边送行处建起了一座踏歌古岸,千百年来,许多人来到这里追寻诗仙的足迹,留下了诗香余韵。
从李白和汪伦的时代至今,桃花潭虽历经千年,但古镇整体布局从未改变,一条悠长的青弋江穿镇而过,古镇上鳞次栉比的徽派民居与旖旎的山光水色交相辉映,颇有大隐隐于市的悠远意境。
自古以来,时空相隔千年的诸多诗人,都不约而同地将诗意浓郁的审美眼光投向了宣城。让宣城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情画意和浓烈情感。
胡夏生,泾县一家中型企业的领导,不过,他还有另一个身份——诗人。每当闲暇之余,胡夏生都会静下心来,伏案进行诗词创作,这种习惯持续了20多年,从未随着他的身份变化而有所改变。
胡夏生在自己的作品中细腻地描写了家乡的山山水水,还有无法割舍的思乡情愫。他用诗意的语言定格家乡的盛世美颜,为读者呈现出一幅泾县历史人文地图和旅游指引,让读者跟随着他的诗歌笔触,了解泾县的地域特色和人文历史,从而为家乡的宣传推广助力。
宣城的水是多样的,它是娇羞女子般的桃花潭,安若平镜。也是青春少年般的绿林谷,激情昂扬。依山而建,伴水而筑的绿林谷景区生态系统保存完好,原始森林遮天蔽日,查溪河从山谷中缓缓流淌,穿越而去与青弋江相拥。被誉为皖南生态第一漂的水上漂流项目刺激而爽快,人随筏流,仿佛置身于无尽的诗情画意之中,其乐无穷。
东夫美术馆
东夫美术馆坐落于桃花潭镇水口村张家湾若水山庄内,美术馆采用红砖作为基本元素,让建造砌筑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艺术的气息。
馆内展出的藏品内容丰富,多为国内外油画家的写实作品。王晋成希望用高品质的展览空间,推动当代艺术向前发展,从而提升宣城的艺术气息和城市品位。
“小小泾县城,大大茂林镇”,提起泾县的茂林镇,熟读文史的人皆有耳闻。历朝历代茂林人才辈出,现当代更胜于往昔,尤其以“三吴”声震四海。
这是一幅收藏于中国美术馆的油画作品,该画描绘了画家齐白石的人物形象,银髯鹤发,神态安详庄重,是一幅典范之作。这幅画像的创作者是吴作人。
吴作人祖籍泾县茂林,除了吴作人,近现代书法家吴玉如,文学家吴组缃的祖籍也在这里,人们尊称他们为茂林三吴。
77岁那年,吴作人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回到祖籍茂林,不由诗兴大发,写下了“一别故园百几年,茂林修竹竞擎天。魁峰两劫屹空翠,子弟弦歌四化篇”的诗句。
为汇集三位先生毕生之精粹,展示三位先生工作生活和创作的经历,弘扬三位先生在艺术上永不止息的创新精神,茂林当地建立了三吴纪念馆,希望以此来点亮传统文化之灯,扬起人文精神培养之帆。
宁国市的恩龙世界木屋村,是一座为拥有山居民宿梦的人打造的乌托邦。它将不同的风土人情和民族建筑集中在一起,让久居都市的人们放逐其间,回归自然,安静的享受自己的度假时光。
宣城的青山绿水之间深藏着一条美丽公路,它一年四季变幻着不同的景色,串联起了数不尽的美景,既有茂密幽深的原始森林,也有藏在深闺之中的人间秘境,它就是有着江南天路之称的皖南川藏线。
舒展在宣城大地上的皖南川藏线,绵延于数个县市的奇山秀水之间,它东起宁国市的青龙乡,西至泾县的琴溪镇,北至宣城市区,南到旌德县的蔡家桥。桃岭公路是皖南川藏线的精华路段,上世纪70年代,时任泾县县委书记的王乐平带领桃岭人民凿山修路,结束了人们祖祖辈辈与世隔绝的状态,被亲切的称为幸福路。
位于皖南川藏线北入口的十八湾大峡谷景区,不仅有江南的秀美,也有北方的刚健。因峡谷中有诗仙谷、曲水流觞、花果洞天等18个主要景观,故名十八湾。
7月的十八湾大峡谷,褪去了繁花盛开的色彩缤纷,迎来了绿荫如盖的满目苍翠。曲径通幽的景观道路上,一层碧绿的青苔,突破了环境的障碍,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在绿浪滔天的林海中,奔跃的溪流遇石绕行,遇崖下落,它是飞禽走兽的生命源泉,也是游客们亲水消暑的首选。
位于广德市邱村镇的故土田园景区,是一座颇具特色的田野乡村观光园,景区以生态农业为基,以美丽乡村为形,以农耕文化为魂,以历史怀旧为韵,将景区内的种植、养殖、娱乐休闲、餐饮住宿等项目构建成为互为资源、相互依存的循环体系,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田园风光。
倡导回归自然的辜积武利用闲置农房,用微改造、精提升的方式保留下了年代感和沧桑感。而那些似曾相识的物件摆设,人们在静静欣赏它的同时,记忆也随之被拉回到了七八十年代。
被誉为天下四绝之一的太极洞,是广德的一张特色名片。相传,太上老君云游名山大川,途经此洞,流连忘返,石化仙容,长留洞中,故有“只缘此洞奇天下,流连忘返数万年”的诗句,太极洞也因此得名。
洞内回廊两侧石壁之上,分布着形态多样的奇景,犹如天然形成的一幅幅壁画,让人叹为观止、浮想联翩。
早在2000多年前,太极洞即是人们游览猎奇的理想场所,自汉唐以来渐成旅游胜地,至今洞内仍保存着宋朝范仲淹游历时的碑刻。
江村是一个隐于旌德县群山之中的村落,虽叫江村,却并不依江傍水,一千三百多年的建村历史,凸显着岁月的痕迹。江村自古文风昌盛,崇文重教,文脉延绵不息,历代名人不胜枚举。它也是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同志的祖居地。
饱经千年世事沧桑的江村,境内的文昌塔、牌坊、祠堂,古韵依旧,抬头仰望,每一处斑驳的细节,都在向往来的人们诉说着望族春秋。
江氏宗祠,是江氏家族的总祠,也是江村三座祠堂中最大的一座,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江氏宗祠规模庞大,气势恢宏,尤其是宗祠内的砖、木、石三雕艺术,更是演绎了徽派建筑的美轮美奂。
位于绩溪县的龙川村,是一个胡姓聚族而居的千年古村落,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的祖居地。
历史上的龙川村文风昌盛,贤达辈出,是古徽州闻名遐迩的进士村。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胡富和胡宗宪,胡富官至户部尚书,胡宗宪官至兵部尚书,使得这座古村落至今经久不衰,延续着千年的荣光与骄傲。
龙川
奕世尚书坊是明代石雕牌楼,堪称徽派石雕之典范,也是龙川村历史上十二座牌坊中硕果仅存的一座牌坊。
龙川
与徽州许多村落一样,龙川人也建造了一座祭祀先人的祠堂,由于胡氏在历史上声名显赫,颇有威望,所以胡氏宗祠的建造也非同一般。
胡氏宗祠内的木雕装饰精美,堪称一座木雕艺术博物馆。梁柱、门窗采用了浮雕、镂空雕和线刻结合的高超技法,极尽雕刻之能事。这些历经风雨保存完好的木雕,形象之逼真,寓意之深刻,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和谐文化的完美艺术体现。
分布在宣城境内大大小小、风格各异的古祠堂,是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宣城大地历史遗存中最为鲜活的文化记忆。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宗族文化,至今仍然根深蒂固地影响着宣城人。这种基于姓氏的中华文化瑰宝,浓缩了一个姓氏家族的历史变迁,也饱含了对伟大先人的敬仰之情。
梅尧臣
梅文鼎
梅鼎祚
自宋而兴的宣城梅氏在政治、科技、文化等领域创造了无数传奇,涌现出了包括梅尧臣、梅文鼎、梅鼎祚在内的一批文艺和科学名流,形成了蜚声中外的宣城数学派、宣城画派与宣城诗派。
梅氏文化是宣城优秀传统文化的旗帜,也是全国梅氏文化的精神高地。为此,宣城人积极整理挖掘梅氏文化遗存,建设文化主题公园,以此表示对梅氏家族文化的肯定与敬重。
山水形胜之宣城,文脉绵长之宣城。未来,宣城还将用青山作砚,用绿水涌毫,描绘出宜居、宜业、宜游的新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