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头竞风流
——写在全市深化“一改两为”发展民营经济大会召开之际
民营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市委、市政府历年来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近年来民营经济呈现出总量持续快速增长、整体实力不断增强、规模质量全面提升的良好势头。
数据是这张“成绩单”上最抢眼的部分——
2012年-2021年十年来间,民营经济市场主体从9.59万户增加到27.2万户,增长1.8倍,其中民营企业数从1.58万户增加到5.84万户,增长2.7倍;
民营经济增加值从504亿元增加到1281亿元,增长1.5倍,占GDP比重从66%提高到69.8%,提高3.8个百分点,连续多年稳居全省第一位;
民营经济税收从72.9亿元增加到181.8亿元,增长1.5倍……
勇立潮头竞风流,风帆正劲逐浪行。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最靓丽的名片。
势头正旺
2022年6月22日,安徽拓山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敲响“上市钟”,成为我市第8家A股公司。“巧合”的是,这8家企业中,有7家是民营企业。
窥一斑而知全豹。截至2022年末,全市拥有民营市场主体296484户,同比增长9%,其中民营企业数62450户,同比增长6.9%,个体工商户234034户,同比增长9.6%。
有数据表明,平均每8个人就有一个老板,每40人就有一家民营企业。
数量多,贡献也在提升——2022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预计突破1350亿元,增幅6%以上,占GDP比重为69.8%,居全省第一位;1-11月民营经济实现税收142.01亿元,增幅居全省第六位,占全市税收总额的81.2%。吸纳社会就业人数达80%以上。
发展领域在拓宽——我市民营经济已经全面拓展到教育、卫生、养老等社会事业和5G网络、水电气、交通设施等公用事业领域。
名牌企业在增加——形成了汽车零部件、新能源、节能环保三大主导产业,涌现出中鼎密封件、华晟新能源、皖南电机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
一再拉长的民营经济发展“答卷”背后,除了内生驱动力的加持,更离不开“双招双引”的强势赋能。
为做好“双招双引”工作,2021年,市委办、市政府办以1号文件出台《宣城市产业链链长制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打造“2+8”的产业链体系。同时,为每条产业链建立工作专班,政府靠前服务,各部门协调解决问题,形成“一个特色产业+一个行动方案+一支基金+一个工作专班+一个考核办法+一个咨询智库”全流程合作机制。
2022年,我市优化“双招双引”机制,突出产业链招商,聚力招大引强,有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1月至11月,全市新签亿元以上项目572个,协议投资额2083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50个,同比增加21个,同比增幅72%。
逐梦资本市场,为我市民营企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06年,中鼎集团核心公司中鼎股份完成“借壳”,开启了我市民营企业上市的大门。上市,加速了中鼎集团的壮大。至2021年,中鼎集团已连续8年销售收入破百亿。
“近十年来,我们通过培训辅导+真金白银,积极推动企业冲刺资本市场。”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负责人介绍,按照目前政策,在沪深交易所上市的宣城企业,能够获得总计1200万元的财政奖励;在境外上市的,能获得1000万元奖励;在北交所上市的,也能根据不同情形,分阶段获得奖励。
拥抱资本市场有何好处?除了企业自身受益外,相关产业、民营经济均能得利。上市后,企业的加速壮大,势必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而这些“链”上的配套企业,大多数是民营企业。
民企发展,势头正旺;民营经济,欣欣向荣。在2022世界制造业大会中国民营制造业合作交流对接会上,正式对外发布了2022安徽省民营企业制造业综合百强。我市共有5家企业登榜。
成绩,凝聚奋进的力量。如今,一大批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我市民营经济已展现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政企同心
2021年,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出台了《宣城市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重点工作任务分工》《关于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创业热情成就企业家创意创新创造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细则》等文件,毫不动摇支持民营经济“稳中求进”。
坚定的信心、务实的举措、含金量高的政策,是“政企同心”合力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指导帮忙是高手、企业经营不插手、遇上困难伸援手、碰到危机不放手。”市企业(企业家)联合会会长、安徽宣酒集团董事长李健曾用“四手”来概括亲清政商关系。
十年来,我市始终将民营企业家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宝贵财富,用好“四手”,为企纾困、助企发展,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为民营经济发展呐喊助威、保驾护航。
2021年2月7日,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我市召开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会场不设主席台,台下座位的中间位置全部留给企业家。
会后,一场精心筹备的新春企业家沙龙活动早已“恭候”多时。开阔的空间里,市领导和企业家们聊变化、议合作、谈创新、谋发展,恰如亲人般的闲话家常。
2022年12月28日,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坚定不移发展壮大民营企业,加大新生代民营企业家培养。”市委书记李中在会上掷地有声。
政企同心,双向奔赴。2023年1月7日上午,我市政商恳谈会在宣城宾馆新会议中心举行。来自全市各地的22位企业家作为会议的“座上宾”和“主角”,畅谈企业发展、直言困难问题。
市委书记李中、市长何淳宽等市领导与企业家围坐一堂,对企业提出的问题建议现场交办、现场答疑,实打实为企业纾困解难、撑腰鼓劲。
放眼七个县市区,支持民企发展的实招、硬招、新招更是频出。
在广德,安徽永茂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斌没有想到,上午10点反映因疫情遇到物流难题,下午5点就拿到了通行证。十小时后,公司生产的汽车零部件就顺利运抵目的地。“服务效率令人印象深刻。”他说。
在泾县,当地通过打造营商品牌、激发主体活力、完善工作体系“三板斧”,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仅2022年前8个月,全县民营企业入库税款9.11亿元,税收总额及增加额稳定保持在全县总额80%以上。
……
开局之年气象新,敢拼敢抢敢作为。
1月27日,正月初六,市委书记李中、市长何淳宽深入企业问计问需,察看生产线、产品等,实地调研企业复工复产情况,并送上新春祝福。“持续深化为企服务,全力纾困解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要素保障……推动实现更好更快发展。”李中在调研中如是强调。
一个个贴心举措,让一项项企业需求得到落实,“亲清”政商关系真正从纸上化为实效。
未来可期
新年新气象,新春新起点。1月29日,全市深化“一改两为”发展民营经济大会,吹响了加快民营经济新一轮发展的“集结号”。
新起点,新征程。我市将聚焦科技创新,聚焦转型升级,充分发挥我市民营经济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中的重要主体作用,全力支持民营企业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看,六大工程,蓄势待发,全面铺开!
实施企业梯度培育工程——坚持“培育+引进”双轮驱动,培育以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龙头领军企业为主体的优质企业梯队,打造“乔木”参天、“灌木”茁壮、“苗圃”葱郁的企业成长“热带雨林”。
实施创新能力增强工程——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
实施企业减负降本工程——重点围绕推动减税降费、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清理拖欠账款等重点任务抓好落实,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负担问题,提高政策获得感。
实施融通发展促进工程——着力挖掘和推广融通发展模式,夯实融通发展平台载体,优化融通发展环境,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提高中小企业专业化水平,激发产业创新活力。
实施企业家队伍建设工程——选树先进典型,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围绕十大产业链链主企业、延链补链强链重点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开展民营企业家“挂帅出征”行动;持续落实“宛陵聚才行动”。
实施营商环境提升工程——以切实助企发展为宗旨,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用心用情服务企业,多种形式惠企助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力争2023年民营经济增加值超1500亿元,2025年达到1800亿元。——这是新征程上的新目标。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宣城不只有千年诗意和江南烟雨,更有追赶江浙、争先江淮的豪情与担当。眼下的宣城,正行驶在高质量发展的“加速道”上,敬亭山下正孕育、汇聚着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家。
展望未来,我市民营经济必将以千军万马之势,在奋进中发展,在前行中壮大,为建设现代化美好宣城贡献硬核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