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巢湖市亚父街道徐家洼村抗洪现场,战士们在雨中就餐,村中一位小朋友为战士撑伞避雨。(资料图片) 梅良仿 摄
② 近日,安徽省老兵应急救援队队员向小学生介绍国防教育知识。梅良仿 摄
③ 近日,芜湖市繁昌区孙村镇向义兴村荣获三等功现役军人家庭送喜报。许 琳 摄
④ 日前,滁州市琅琊区开展“新徽菜·名徽厨”暖民心行动进军营活动,邀请高级中式烹调师同驻滁州某部队炊事班战士交流烹饪实操技巧。王正茂 摄
演艺厅内座无虚席,在唢呐合奏《春天序曲》跃动的音符中,文艺汇演拉开序幕。就在前几天,为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宿州市在市青少年宫举办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演出。
这场激昂奋进、军民携手共创未来的文艺盛宴,演绎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水乳交融的情怀,营造了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浓厚氛围,也赢得了现场观看演出的部队官兵和地方群众的热烈掌声。
80年来,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双拥光荣传统,在江淮大地上历岁月沧桑而不变,经时代变迁而弥坚。
一直以来,我省也始终围绕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目标,以“双拥创建”为抓手,深入开展拥军优属各项工作,切实提高双拥创建工作水平,为全国双拥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贡献安徽力量。
守初心
争创双拥模范城
1991年1月10日,首届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表彰会议在福州召开,同年6月3日,安徽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召开了全省首届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代表大会,命名了9个双拥模范城(县、区)、3个双拥模范单位,表彰了17个双拥先进单位、4名先进个人。
30多年来,我省依据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命名管理办法》,制发了实施“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命名管理办法”细则,出台了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命名管理办法和考评标准,对省级双拥模范城(县)、模范单位的命名标准、评选程序、命名后的监督管理等作出严格规定。
如今,参照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命名周期,全省省级双拥模范城(县)、双拥模范单位创建命名活动已连续开展11届,累计命名省级双拥模范城、模范县417个,命名表彰双拥模范单位597个。
“双拥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双拥创建体现军地合力、反映工作成效。要以大考的姿态、争先的意识、超常的举措推进双拥创建活动,在江淮大地奋力书写新时代双拥共建崭新篇章。”3月17日,省双拥办召开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工作推进会,就扎实推进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活动进行动员部署。
在全省浓厚的创城氛围中,双拥意识逐渐深入人心,也调动了军地参与双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促进了双拥各项政策法规全面落实,营造了全省社会各界参与双拥工作的浓厚氛围。
民拥军
军队后盾坚若磐石
4月初,芜湖开通单轨“双拥号”专列,这也是我省目前唯一单轨运行的双拥专列。
“弘扬双拥传统、军民共筑长城”“同呼吸、共命运、共建双拥模范城”……走进车厢,座椅、车门、车窗等醒目位置都张贴了双拥标语和双拥宣传画,成为弘扬双拥文化的“移动载体”。
据了解,这条专列运行范围辐射芜湖城区的大型商场、烈士陵园、火车站、政务文化中心和旅游景区等人流密集区域,车厢内展示的双拥主题文化,实现了双拥宣传教育与市民群众的“零距离”接触。
服务部队备战打仗,也是双拥创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五一”前夕,淮北市军供站到各县区武装部训练基地开展慰问活动,为参训民兵及武警支队官兵送去牛奶、水、方便面等保障食品,共计保障610人。
“为提高跨区域保障多样化任务饮食保障能力,我们会定期开展野战炊事装备训练。”淮北军供站负责人说,野战炊事(单元设备)相当于一个“移动厨房”,可快速为部队在外提供饮食保障。
为高质高效完成过境部队伙食保障、物资补给,我省坚持以部队保障需求为牵引,从军供保障工作需要出发,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合格、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军供队伍,全方位助力官兵提升战斗力。
“加强军供站正规化建设,以更高的标准,全力推进新时代军供服务保障工作高质量发展。”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双拥处负责人说,目前全省有13个军供站为过境部队提供“伴随式”服务保障,每年保障官兵超20万人次。
安徽省各级双拥部门始终秉持“为军人多做一些工作绝不为过”的朴素情怀,大胆探索推进一系列创新举措。合肥市将高学历、高职称随军家属纳入人才引进范围,不占随军家属调动指标,拓宽渠道解决了随军家属调动慢、调动难的问题;池州市每年由市、县拿出部分事业编制,专门用于未就业随军家属定向招录;滁州市坚持军人子女上优质学校“无条件满足、无门槛接收”……
正是情怀满满的创新举措,让部队和地方始终手牵着手、心连着心。
军爱民
军地共建硕果累累
智慧教室、多功能阶梯教室、智慧图书室、科学探索实验室、音乐舞蹈室……在皖南山区的一个村子里,有一所火箭军某部援建的乡村小学,可以让农村孩子享受与城市一样优质的教育资源。
从2019年开始,火箭军某部相继投入200多万元为休宁县板桥小学新建14间高层次、高质量的教室和功能室,把学校打造成硬件一流、教学一流、校风一流的现代化农村小学。当年,学校就更名为“火箭军板桥小学”,去年被评为全国“八一爱民学校”。
驻军部队官兵在抓好部队建设的同时,还把驻地当故乡,视群众为亲人,积极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在乡村振兴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据了解,该部队在2016年10月选定休宁县板桥乡革命老区作为帮扶对象,由驻军部队牵头,驻黄山市所属部队共同参与,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着力开展支柱产业扶持、精神文明创建、信息科技致富、基础教育帮扶、基础设施援建、卫生医疗援助等“六项援建行动”。
在驻军部队的支持下,板桥村立足高山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泉水鱼养殖和乡村旅游产业,村内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村级集体经济日益壮大,村民收入不断提高。架上累累悬瓜果,风吹碧池鱼嬉戏,便是今日板桥村的美丽写照。
近年来,我省着力打造军地合作“样板”。驻皖部队以双拥共建为载体,与182个村持续稳定结对关系,深入开展援建工作,助力乡村振兴。据统计,驻皖部队每年直接投入资金1500多万元,用于支持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部队和官兵共结对帮扶困难学生4700余人,每年捐资600余万元开展兴教助学活动。
当前,全省已经形成了部队积极参加和支援经济社会建设,地方大力支持部队建设、改革和备战的良好局面。
今年是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也是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关键之年。只要军地同心合力、行而不辍,必将以坚如磐石的姿态团结凝聚起强军兴军的磅礴力量,让军民鱼水情在新时代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