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修顺:大鼓书传递“好声音”

来源:宣城日报时间:2023-10-11

“经济普查系万家,发展惠及你我他……”伴随着阵阵清脆的板声和响亮的鼓声,李修顺身着长袍,一手敲着大鼓,一手打着夹板,给村里乡亲表演大鼓书《经济大普查 数说新时代》。欢快悦耳的节奏,宛转悠扬的唱词,吸引众多群众观看,演出室里不时响起阵阵掌声。

作为皖南大鼓书传承人,几十年来,李修顺用一面大鼓唱生活、唱发展,颂扬真善美,用心用情把“皖南大鼓”民间艺术传承下去。

听书小伙成大鼓书传人

李修顺从小热爱曲艺,只要知道哪儿有唱大鼓书的,就去追着听。

“记得7岁那年,戈有文老前辈来我们村里演出,讲了一出《杨家将》,那一段段精彩的故事,被戈老娓娓道来,越发扣人心弦,让我一听就迷上了!”李修顺回忆起自己第一次听大鼓说书的场景。

当时外地民间艺人经常来村里演出说评书,他就边听边模仿。“他天生是说书的料子,听了一遍的书都能记住,经常‘现学现卖’。”同村的村民告诉记者,李修顺小时候经常将头一晚上听的书,第二天原本说唱给爷爷或邻家小伙伴听。

12岁时,李修顺开始在隔壁村里说书表演。没有道具,他就用葫芦瓢倒扣在搪瓷盆里当鼓敲,再找来一截竹筒,用竹棍击出有节奏的“嗒嗒”声。说说、唱唱,一会击鼓、一会敲竹,声情并茂。“那时候,乡里乡亲闲暇时分,都喜欢让我去讲一出,为此我没少挨父亲的打。”李修顺笑着回忆道。

随着对大鼓书的深入了解,他越来越感觉这种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是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无法取代的。为了更好地学习大鼓书,传承大鼓书。28岁时,李修顺带艺进门正式拜郎溪五里亭史继财先生为师。在史老先生的悉心指点下,李修顺的说书水平突飞猛进。后来,又师从戈有文、薛典谱等名师,学习打鼓京腔说唱,并先后受邀到本县、邻县及江苏、浙江等周边各大茶馆演讲打鼓京腔说书。

在江苏镇江演出时,李修顺结识了诸多名人大家,从此跨进了扬州、镇江、淮安各大书场。1997年跟随师爷拜望了人称安徽三杰的师爷三兄弟张天顺、刘正先、候永志,并隔山传授文武双册(文评书、武大鼓),成为了正宗皖南大鼓京腔说唱艺术的传承人。

潜心钻研终成名

一面鼓、一副板,这就是皖南大鼓传承人李修顺的家当。几十年来,李修顺凭借着这些家当走南闯北,活跃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庭院村旁,说书唱书,为群众送去欢乐笑声。

“当时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还是很贫瘠的,像我们这样的演出非常受欢迎。”李修顺告诉记者,在那个年代,人们喜欢听“老书”,为了满足群众的需要,他熟读各种演义书籍,东周列国志、汉刘秀、隋唐演义、薛仁贵征东、杨家将等100多本经典书籍,书中人物特征、使用兵器等烂熟如胸。他唱腔丰富,节奏感较强,独特的艺术魅力抓住了广大观众的心,在当地深受观众的喜爱。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郎溪县文化馆将李修顺等42位流散的民间艺人集中在一起,通过筛选,分成三个等级。在这次筛选中,李修顺被评为一等,也就意味着他有了到外县演出的资格。在李修顺的家中,至今还保存着厚厚的一沓演出介绍信。

再到后来,李修顺当上了县里曲艺队的队长,经常为水利兴修等进行现场宣传演出,受到上级的表扬,1984年2月被郎溪县文化局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因长期和队员们外出演出,名声也越来越大。他还曾受到镇江曲艺团团长黄俊章先生的邀请,来到镇江登上镇江的大剧场——五洲风云激荡纪念馆。

那一次,李修顺在镇江名声大噪。

“皖南大鼓书主要特点是将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相融合,结合历史故事的演艺、对本地风情进行渲染,用说唱的形式,配以鼓板道具进行表演,做到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引人入胜。”李修顺表示,除了秉承师志,他还潜心研究说唱技巧,创造了一门打板技艺,名叫“十字滚绣球”——左手握竹板,上能举打,下能拖打、左打、右打、背后打,还要配合大鼓点韵一致,可以说是非常难得的技艺。

在传承中创新大鼓书

“自从电视、电脑等电子产品盛行后,人们的娱乐生活越来越丰富,很少有人再邀请我们四处演出。”李修顺对此唏嘘不已,但他依然没有丢下鼓书说唱。

“大鼓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传承下去。”2015年,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李修顺又重新唱起大鼓书。

“时代发展了,传统艺术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活’起来。”李修顺深谙这一道理,无论多忙,他都抓住闲暇时间看书读报,了解祖国、家乡的发展进程,关注国家大事,将乡村振兴、普法宣传、移风易俗等知识改编成朗朗上口、言简意赅的大鼓唱词,好记又好唱,深受大家欢迎。

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皖南大鼓的传承人评选期间,李修顺积极参加“美丽郎川行”和“郎溪春晚”演出。在上海市开展的旅游推荐会上,他以皖南大鼓形式表演“赞郎川”,将郎溪县的旅游风光向外推介。为郎溪县建平镇司法所创作的皖南大鼓《法伴人生》作为基层法治宣传的一种新形式,通俗易懂的唱词,唱出了建平普法好声音。在宣城市文旅委举办的宣城市旅游推介大赛中,代表郎溪县参赛,以“千年古镇首善建平”皖南大鼓说唱荣获乡镇组二等奖。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李修顺为党的二十大所创作的《凯歌献给二十大》在郎溪引发巨大反响,被《今日郎溪》《安徽日报》相继报道。

同时,他还着力于培养新人。在他的精心培养和耐心指导下,几个徒弟陆续在全县举办的各种文艺演出活动中积极登台亮相,赢得场下的观众纷纷点赞。

李修顺表示,皖南大鼓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皖南大鼓能够一直响下去,传递党的方针政策,为群众送去欢乐笑声。

编辑:【鲁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