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收大比武 减损论英雄

来源:宣城日报时间:2023-11-06

机收比武现场。

秋日,正是收获的时节。9月28日上午,走进宣州区黄渡乡的一处稻田,只见一株株颗粒饱满的稻穗正迎风摇曳,洋溢着收获的喜悦。宣州区2023年三秋农机化生产现场会暨水稻机收减损大比武活动在这里拉开序幕。

本次大比武分理论培训和技能实操两轮进行,汇聚了来自宣州区各乡镇的农机干部及种粮大户,其中4名参赛机手将在这里竞争角逐、一决高下。

实操比赛进行前,参赛机手就机收减损技术、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三新”技术集中开展了相关培训。“新时代农业技能人才更要理论、实操‘两手硬’,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宣州区农机局局长李若清说道。

上午10时,比武正式进入实操竞赛环节。

“今天的比武咱不比谁收得快,只比谁收得好……”

“啥算收得好?”

“就是损失率低,比谁丢失得最少!”

只见起点处,4台同型号的收割机一字排开,4名机手有序登上农机,经过一番调试、适应后依次下田,整装待命。

“开始!”随着裁判员的一声令下,现场顿时轰鸣声四起,农机手们驾驶着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收割、脱粒、秸秆粉碎一气呵成,成片的水稻被快速运转的拨禾轮“吞”进去,秸秆碎屑从机器尾部喷出,随风而去,收割好的稻谷便如金色的瀑布一般纷纷“收入囊中”,后面只留下了一行行整齐的稻茬。

农机手操作完毕,工作人员立马来到地里,他们用一个2米长、1米宽的钢框,随机卡在刚收割完的地上。“我们要把区域内掉落的稻谷捡出来称重,再根据平均亩产,以此计算出损失率。”裁判员冷长峰蹲在地里,抓起稻茬间的秸秆碎屑,一颗一颗寻找着漏掉的稻谷。

很快,撒落的稻谷被一一送来称重,数据立即出炉。经过收割作业效率、割茬高度、稻谷损失率等方面的综合评分,来自黄渡乡的机手张友明获得本次比武的一等奖。

“这次比武,不仅是提升自己的操作技能,还借此机会让广大农机手、普通老百姓意识到收获减损的重要性。”张友明告诉记者,损耗的造成有多方面原因,因此农机手要结合自身喂入量、水稻产量、自然高度、干湿程度等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作业速度,达成效率与减损的平衡。

“我今天是来观摩比赛的,感谢能有这样一个机会,让我们能够和这些高手交流学习、共同提高!”来自沈村镇的陈宝说道,今天的比赛也让他认识到专业化、标准化农机操作的重要性,今后将继续加强学习认识,做到机收减损、颗粒归仓。

宣州区农机局高级工程师杨春国是此次大比武的技术专家。他告诉记者,根据水稻联合收割机技术参数规定,机收水稻损失率一般控制在2.8%。“机收环节减损,主要看农机质量和农机手的操作技术,二者缺一不可。”

减损的效果有多大?据介绍,通过一系列减损措施,按照整个宣州区93.27万亩水稻计算,机收损失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可以节约粮食超过375万公斤,机收减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减损就是增产,降耗就是增收。李若清表示,本次大比武活动旨在加强对于机收减损措施的宣传力度,以提升广大农机手的技能水平,快速普及和应用机收减损技术,从而进一步提高收获质量,降低损耗率,以实现粮食产量的提升和颗粒的完整归仓。

编辑:【鲁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