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勤理论”何以未能得到年轻人认同?

来源:法制网-南方日报时间:2021-12-28

近日,某国内知名经济学者在一档节目中建议,年轻人不要在通勤上花过多时间,称与其花2小时上班,不如在公司附近租住,把时间用来投资自己、充实自己。不出意外,此言一出,立即招致大量年轻人批评。

何以至此?客观地看,认为年轻人应该做好时间管理,通过在公司附近租房的方式来减少通勤时间,从而可以多学习、多充实自己,这一观点本身并无恶意。问题在于,并非年轻人不想在公司附近租房,而是租不起。

没有人愿意把时间浪费在路上,也没有人愿意当“钟摆人”,可现实的逼仄让不少年轻人不得不承受奔波之苦。北京回龙观的“睡城”,跨越京津的城际高铁以及地铁通勤的“广佛候鸟”,这些奔波的“打工人”也想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用来学习、用来充电,可现实条件并不允许。

这样的“通勤理论”之所以没有赢得年轻人认同,本质上是与现实的诸多割裂。一方面,观点正确不等于实际可行,尤其是对于那些收入比较低的年轻人来说更是如此。换言之,通勤理论缺少现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不在公司附近租房未必就没有学习的时间。实际上,不少年轻人在利用上班路上的时间学英语、看网课,为自己考研、考证在默默奋斗。

那些每日奔波奋斗的“钟摆人”,其实都是时间管理的大师,他们能精确地计算自己上班的时间、路上的时间、下班的时间,但却无法逃避一些企业潜规则,也无法规避工作竞争的压力。对于这些不能在公司附近租房的年轻人,我们应该多一份理解和同情。劝年轻人多学习多充电没错,但离开了现实高谈阔论,就真的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了。

编辑:【朱青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