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有天津、沈阳、辽宁、北京、上海、内蒙古自治区等多地强调“非必要不离开”,或鼓励“就地过年”。目前,已有部分地区发文或提出倡议送惠民福利,真金白银补偿春节不回家的“打工人”。(1月10日《中国新闻网》)
动态清零的疫情防控政策下,当前疫情防控面临着诸多复杂的形势,一是病毒的不断变异,增加了预防和治疗的难度,大量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极有可能从个体感染转化成大面积的传染扩散;二是国外日益严峻的疫情传播,增加了外防输入的工作压力,也给国内疫情防控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三是国内局部地方感染病例不断增加,防止内部扩散和蔓延已成了当务之急。在此情况下,一年一度的春运高峰期又如期而至,人员的流动会增加疫情传播的风险。
减少人员流动和接触,是预防和控制疫情传播的重要手段。在疫情传播极为严重的地区采取封城的做法,就是减少人员流动的无奈之举。春运,被誉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周期性的人类大迁徙。再远都要回家过年是刻在每个中国人骨子里最深刻的一种情感。有钱无钱,回家过年。家乡和亲人是在外游子魂牵梦绕的地方,也是他们情感的归宿。在春节这个最重要的时节,回家过年成了诸多人强烈的情感期盼和行动自觉。时下正处于寒冷季节,非常适合病毒生存,也正是因为如此,倡导大家就地过年,减少外出是科学防控疫情的必要选择。
从2020年疫情出现开始,很多地方都倡导“就地过年”,并出台了很多的激励性措施,或发钱、减房租、免费提供防疫物资,或提出留下人员加班补助等。除了物质上的奖励,还有精神上的慰藉,比如福建省总工会推出八个一”暖心服务,浙江省实施综合性的“年味服务”,让留下人员有了“他乡即故乡”的归宿感,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21年春运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8.7亿人次,比2019年同期下降70.9%,比2020年同期下降40.8%。
不过,从2020年春节开始,很多在外人员已经多年没有回家过年,愿望越来越强烈,也增加了巩固就地过年成果、减少人员流动成效的难度。在此情况下,除了要延续而巩固已有的激励性措施,作为每一个个体,也应该仔细考虑一下,在疫情防控的特殊背景下,个人和家人安全与“回家过年”的情感寄托,哪个轻哪个重。最近疫情多变,中国各地都出现散在疫情,且出现了奥密克戎感染者,因此,在此时,多些“瞻前顾后”是很有必要的。毕竟,疫情的变化并不在我们的掌握之中。
疫情防控关乎公共安全,维系每个体的切身利益,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参与和积极努力。是否一定“回家过年”,不要仓促下决定,应根据所在地以及家乡的疫情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