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孩子们像归巢的燕子,从四面八方回到老人身边,一家人团聚,热热闹闹、欢欢喜喜。假期一过,儿女各奔东西,一些老人又回到了“空巢”状态。刚刚还是阖家欢聚,转眼变得冷冷清清,这对于空巢老人来说,会有一个不适应期,由此引发情绪焦躁、寝食不安等“老年节后空巢症”。
眼下,随着一年一度春节长假的结束,许多在外地上班的“打工人”纷纷收拾行囊,离开家中的老人,踏上回程之旅。这一走,对于许多人来说,短则要一两个月才会回来一趟,长则也许又要等到来年的春节。此时,对于家中的老人而言,自然就会不知不觉地患上“节后空巢症”了。
那么,该如何帮助老人纾解“节后空巢症”呢?笔者以为,还需多方出动,合力疏解。一方面,作为子女除了平时在物质生活上的满足之外,更要在精神生活上给予关爱,平时不妨“常回家看看”,回家后要不玩手机,多陪老人聊聊天。平时不能常回家的,要“常打电话问问”,要让老人无时无刻地感受到儿女的关爱和温暖,切莫一走数月或一年,也没有一个电话,只是春节才象征性地回趟家。另一方面,农村村两委、城镇社区应发挥积极作用,在老人们子女都不在身边的“空巢日子里”,可以组织老人们开展一些文体活动,如打打牌、邻居节、看大戏等等,也可以经常性地上门看看,陪他们谈谈心,拉拉家常,从而让老人们在子女不在身边的时候,也能感受到社会这个大家庭给予的关爱和温暖。
当然,老人自己也应学会自我调节,有文化的老人,可以多订阅一些报刊、杂志,平时养成看报的良好习惯,从报刊、杂志上汲取更多的精神食粮。没有文化的老人,也可以通过邻里间多位老人经常在一起聚聚会、聊聊天等方式,来纾解内心的空虚和寂寞。
笔者相信,只要人人关爱空巢老人,人人心中装有空巢老人,多方出动,形成合力,既在物质生活上给予帮助和满足,又在精神生活上给予关心和关注,让老年人常年心情保持舒畅,远离空虚和寂寞,那么,老年人就能减少患上“空巢症”的机会,子女在外地工作、打拼也可以少些挂牵了。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叶金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