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整治“吃瓜”跑偏失序

来源:安徽日报时间:2022-03-24

网络热词“吃瓜”,用来比喻以事不关己的态度讨论八卦事件、围观个人隐私的行为。据《半月谈》报道,一段时间以来,“吃瓜”跑偏,谣言滋生,大量低俗、虚假信息占据公众注意力,“吃瓜”现象背后暗藏着“种瓜”“喂瓜”“传瓜”的黑产一条龙,给网络空间治理、社会治理带来新困扰。

看热闹、聊八卦,大多数人“吃瓜”并无恶意,通过网络围观,对事件进行讨论还原,某种程度上也起到了舆论监督、表达诉求的作用。但也有一些人为了流量而贩卖恶俗,为了利益而变相生产次生话题,故意带偏“吃瓜”群众。比如,在社交媒体上放出真假难辨的消息吸引流量,设置争议性议题引导舆论、传播谣言,使得“吃瓜”之风愈演愈烈,导致网络暴力等一系列负面效应。

遏制“吃瓜”之风泛滥,必须斩断其背后的黑色产业链。近日,国家网信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部署开展2022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聚焦影响面广、危害性大的问题开展整治,其中就包括打击流量造假、黑公关、网络水军、网络谣言等。从乱象源头抓起,建章立制,防止私密化、圈层化社交平台成为野蛮成长的“瓜田”。坚决关停窝藏包庇“种瓜”“传瓜”“网暴”一条龙的网络群组和论坛社区,遏制无底线恶性竞争。依法惩治“吃瓜”围观、造谣诽谤导致的精神损害、人身伤害行为。擦亮“法治利剑”,建立追责机制,才能对不法分子形成有效震慑,铲除“吃瓜”乱象滋生的土壤。

扎堆有风险,“吃瓜”需谨慎。一些人之所以能骗取流量、炒作话题、带偏舆论,在于抓住了部分“吃瓜”群众不受约束的心理。当热点、疑点出现时,是偏听偏信、随波逐流,还是独立思考、理性发言?当“瓜”越来越大之时,是煽风点火、一哄而上,还是克制情绪、避免失控?当谣言肆虐之时,是事不关己、冷眼旁观,还是主动辟谣、匡正时弊?对待“吃瓜”的态度,不仅衡量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准,也决定着一个人的公共良知。公众应以法律和道德为准绳,加强自律自省,保持独立清醒,不被“吃瓜”流量所裹挟。

互联网不能只有围观,更要有价值观。从政府部门到网络平台,都应尽可能地增强事实信息和严肃内容曝光度,提供更多科学理性的观点和思考,避免情绪化、极端化、断章取义类信息误导公众。多一些清流,少一些浑水,加大常态化的知识传播和科普,弥合社会各阶层间的知识鸿沟,在“吃瓜”舆论场中注入有效的公共知识,最大程度降低舆论危机及负面影响。

警惕“吃瓜”跑偏失序,既不做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也不做助推流量获利的“靶子”。全社会应形成合力,完善网络法治体系,引导公众关注优质内容、理性参与公共话题讨论,形成健康、有序、清朗的网络生态。

编辑:【鲁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