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新平:从讲政治的高度转作风

来源:中安在线时间:2022-07-05

作风建设只有常抓不懈,才能常抓常新、形成长效。

二季度结束,盘点过往、展望未来,安徽向“虚、躲、冷、粗、假”五种工作作风“亮剑”,如一针“醒脑剂”,点醒不在“状态”的干部。7月2日,安徽省辖市市委书记、市长二季度工作会议高规格召开,这也是继今年将季度省辖市工作会议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之后,召开的第二次会议。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会议首次把工作评议扩大到省直单位和104个县(市、区)。放大范围的同时,还优化评价指标,在省级领导干部公开接访事项中增加了办理效果的评价因素,在企业诉求办理中提高了企业满意度的权重……无疑,“加码”“提档”是这次省辖市工作会议释放出的鲜明信号。

省辖市工作会议的核心在“评”。通过“评”,全面总结成绩亮点,深入检视工作短板,在公开场合揭短亮丑。显然,这是一场让在场的地方负责同志“提心吊胆”“额头冒汗”的会议。在会上,省委在肯定全省上半年取得成绩的同时,更树立鲜明的问题意识,特别向当前少数地方隐形存在的作风问题“拉清单”。

“清单”重点聚焦在5个关键字上。省委书记郑栅洁鲜明指出:要根除“虚、躲、冷、粗、假”五种工作作风上的顽疾,树立正确政绩观,全力以赴做好三季度工作。

——“虚”,就是出工不出力,坐诊不号脉,嘴里说的是市场化,骨子里还是官本位。

——“躲”,就是能推就推、能拖就拖,新官不理旧账,习惯击鼓传花。

——“冷”,就是得了冷漠症,不能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粗”,就是决策缺乏论证,政策朝令夕改,损害政府形象。

——“假”,就是统计加估计,一级骗一级。

无疑,这样的工作作风问题,正是基层群众和市场主体所深恶痛绝的。如果不及时校正,将影响基层干事创业的氛围,破坏干群关系,损害地方的营商环境,负面影响之大,不可低估。

从严转作风,安徽一如既往、雷打不动。延长观察的维度,更能察觉安徽“铁心”转作风的“硬姿态”。

回看今年以来几次标志性转作风行动,更能感受到江淮作风建设“铁拳”巍巍。从“新春第一会”鸣响转作风“起跑令”,首次提出“一改两为五做到”;到省委领导带头下访接访,密集开展“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活动,把问题化解在基层;再到季度省辖市工作会议常态化推进,态度鲜明向“虚、躲、冷、粗、假”五种工作作风“宣战”,接力提振全省上下干事创业精气神……短短半年时间,足见安徽作风建设持续“加码”、层层递进,见力度更见深度。

“虚、躲、冷、粗、假”五种工作作风,虽然表现形态不一,但往深处剖析,有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不作为”。从根子上讲就是思想不在“状态”,行动缺少“姿态”,归根到底是“抓落实”轻飘飘,“政治观”出了偏差,少数干部和公职人员占位不办事、表态不出力,消耗基层发展的宝贵时间。

“千万不要低估省委抓落实的信心决心。”省委书记郑栅洁斩钉截铁,为那些不作为、慢作为、懒作为的干部进一步提神醒脑。对作风问题“零容忍”,就是对干事创业者的撑腰,对全省来之不易的作风建设成果的“再巩固”。安徽作风建设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营商环境、群众满意度、干部作风不断螺旋递进,不断取得新成绩。然而,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更没有休止符。极少数干部和公职人员身上存在的起步“慢半拍”、经常“差一点”,有的只有“面子光”、没有“里子亮”等问题,可能会拉低整体“分值”,产生恶劣影响。

作风建设往深层次推进,于领导干部而言,就是要把“抓落实”作为一门“必修课”,常修常新,修出“状态”、修出“业绩”,坚决与“虚、躲、冷、粗、假”等作风问题“叫板”。千忙万忙不抓落实也是瞎忙,千招万招不抓落实也是没招,千条万条不抓落实也是白条。

不瞎忙,不打白条,这也是为官一方、造福百姓的基本原则。这点,安徽省委也明确指出,要有“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工作要一抓到底,直到问题解决,而不能蜻蜓点水,把说了当做了。

好的干事创业环境“金不换”。今年上半年,全省GDP增速预计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是全省上下驰而不息转作风的成果显现。跑好“下半场”,“抓落实”意义重大。只有上下一心、同心协力、携手向前,才能形成破解改革难题、奔赴宏大目标的更大合力。因此,全省上下既要一手谋发展,又要一手抓作风,有效处理好显绩和潜绩的关系,坚决杜绝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等突破底线的问题,强监管、严问责,见子就打、见“污”就除,从讲政治的高度转作风、抓落实,来一场奋斗与幸福的“双向奔赴”。

不务虚功,只求实绩。作风建设蹄疾步稳的安徽,不仅收获了发展的累累硕果,更锤炼和整顿了干部队伍,这是一份尤为可贵的坚守。

编辑:【鲁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