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餐桌文明素养,培养健康生活风尚,让我们从自觉使用公筷开始,以“小礼仪”带动“大文明”。2022年6月29日上午,浙江省宁波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宁波市公筷使用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在餐饮服务场所,两人以上合餐时应使用公筷。《规定》按照法定程序报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施行,据了解,这是目前已知的全国第一部公筷立法。
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响,防控疫情也成为我们的社会生活常态,除了直接对应疫情的“勤洗手,戴口罩,不扎堆”等举措,“公筷公勺”的呼吁也慢慢响起,并逐渐走入我们的视野。钟南山院士向公众详解家庭卫生消毒重点时,强调家庭用餐应使用公筷。自2020年起,全国许多地方纷纷倡导“公筷公勺”,并加以落实。2020年5月26日,浙江省江山市市场监管局发现一家饭店未配备公筷公勺,又没提供分餐服务,两位执法人员当场做出50元罚款的行政处罚。这是中国首张此类事件罚单。
我们之所以如此积极倡导并落实“公筷”习惯,完全是建立在卫生、科学、文明的基础之上。几个月之前,幽门螺杆菌在许多地方掀起了“谈幽色变”恐怖之潮,但我们在恐怖的同时却很少有人意识到,聚餐时,如果不分开使用餐具或不用公筷,就有可能通过口口传播,感染幽门螺杆菌。因为欠缺这种意识,也就更谈不上在生活中如此防范了,于是,一边胆战心惊,一边还是照样拒绝使用公筷。
这一习惯可谓根深蒂固,因此,虽然全国许多地方积极倡议,收效却不是令人满意。这也就要求我们,在积极倡导的同时,及时立法,以法律的形式,强制性地落实并推广公筷制度。而在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之后,“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也就成为接踵而至的另一个重要问题。万事开头难,但“良好的开端”也意味着“成功的一半”。因此,借助公筷立法这一热点,加大检查与惩戒的力度,在社会范围内形成关注“公筷”、使用“公筷”的热潮,为我们每个人的健康,增添一道安全防护。
而在职能部门积极推进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个体,也应该充分认识到使用公筷的必要性,尤其应摒弃用自己的筷子给别人夹菜的“过度热情”的习惯。聚餐时,气氛确实重要,但安全显然更为重要,同时,一旦形成新的习惯,公筷的使用,对于聚餐的气氛,也是没有丝毫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