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桐城市深入推进文明用餐工作,提供“小碗菜”“半份菜”等,既丰富了就餐者的用餐体验,也有效杜绝了浪费现象。图为在桐城市市直机关事务管理中心食堂,职工在选购“小碗菜”。
一个人在外单独就餐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烦恼,点一份菜虽然够吃,但是种类过于单一,也不解馋。但如果点两份或三份不同的菜,种类倒是丰富了,可是分量多又吃不完,容易造成浪费。桐城市推出的“小碗菜”“半份菜”较好地解决了消费者独自一人在外就餐时的这种烦恼,既丰富了就餐体验,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食物浪费,可谓一举两得。“小碗菜”“半份菜”的推出,着眼点虽小,但是却关乎勤俭节约这件大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勤俭节约是我们党的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新时代新征程的路途上,这种传统这种美德不仅不能丢,还应该发扬光大。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不断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坚守好勤俭节约这条底线,大力弘扬提倡节约、反对浪费之风,才能避免过度的资源消耗,为可持续发展储备更多的动能。这次,勤俭节约被写进了党的二十大报告,这是新时代对我们每个人提出的新要求。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代代相传的古训,包含了朴素而又深刻的道理,提醒我们时时刻刻不忘勤俭节约,珍惜身边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从老子推行“治人事天莫若啬”、孔子倡导“节用而爱人”,到毛泽东的睡衣补了又补、刘少奇一条床单用十几年,在这些古人和伟人的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品德的光芒,也感受到了人格的魅力。但是,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一些地方或行业,讲排场比阔气的铺张浪费之风又有所抬头。
面对勤俭节约的时代命题,有些人不理解,产生了“我花自己的钱,即便是浪费,与他人又有什么关系?”这样的疑问。的确,现代人生活富裕了、手头宽裕了,日子当然可以过得好一点,可以追求品质生活,但是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在任何时候都不过时,不应该置之度外。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国有14亿多人口,如果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将它们搜集起来足足有几十吨,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而且,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资源也是有限的,只有做到勤俭节约,人类才能不至于过早陷入资源枯竭的烦恼。
勤俭节约是私德,也是公德。当浪费成为非理性消费的核心内容时,我们所消耗的不只是个人的财富,还有整个社会崇尚的节俭美德。其实,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并没有那么难,只要能够在工作和生活中,节约一滴水、一粒米、一张纸、一度电、一分钱,把勤俭节约当成一种生活习惯,每个人都能为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既然如此,我们不妨都行动起来,抛开面子思想和排场情结,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勤俭节约为现代文明标下新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