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新平:读懂“服务员”的分量

来源:中安在线时间:2023-03-21

创新,始终是江淮大地奋进中最响亮的足音。

3月18日,省委书记韩俊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这场座谈会,既是一场为全省创新鼓干劲、强信心的座谈会,更是一场在新征程上立导向、强引领的现场调研。

“科大是安徽最靓丽的一张名片,我一定当好科大的服务员,当好科学家、人才和企业家的服务员。”省委书记关于“服务员”的论述,深蕴意味、启人深思,传递出全省上下接力深耕创新,以更优更好的服务姿态把科技创新“家底”守牢守实的鲜明信号。

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安徽对创新缘何如此重视?创新在安徽意味着什么?

时光回眸,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安徽,都对科技创新作出重要指示。“安徽要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在‘十四五’时期全国省区市排位中继续往前赶,关键靠创新。”

不论在什么时候,安徽都牢记嘱托,始终牵紧创新这个“牛鼻子”,让江淮大地穿上创新的“跑鞋”,不断跑出弯道超车的新速度,开启跨越发展的新局面,在“大国重器”锻造、科技前沿攻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论是地空通讯中的“国家重器”墨子号,还是服务国家信息安全的京沪干线,或是让聚变能源点亮万家灯火的“人造太阳”……在这些富含未来感的“名场面”中,安徽一一留下了自己的深深烙印。技术创新不断突破,安徽制造向安徽创造、安徽“智”造不断迭代升级,创新愈发成为全省最靓丽的“金字招牌”。可以说,一路走来,“自主创新”这面旗帜始终在江淮大地上高高飘扬。

省委书记韩俊强调“怎么支持科大都不为过”,这既是对科大创新的支持,亦是对全省谋创新、抓创新的思想发动。这是因为,创新是一个与时间赛跑、与自己较劲、与难题较量的艰辛历程。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环境中,不创新,就是退,创新慢,亦是退!靠创新“起家”的安徽深知,创新这条路如果走不稳、走不实,就很容易落后、掉队,甚至被人“卡脖子”。无疑,安徽对创新一以贯之的“执念”,深蕴着“慢人一步就处处被动”的压力和紧迫。

安徽虽然在多领域立起了创新招牌,在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以及推动制造业迈向数字化、智能化等一些领域跑在了“前端”,创新的“土壤”也越来越肥沃,但环顾国内创新的“强磁场”,对照国际前沿先进技术,瞄准科技强国共同目标,创新强省安徽还有许多“大梁”需要当仁不让地扛起来,让谋创新、抓创新成为新征程上最嘹亮的“号子”。

在创新中“扛大梁”“争上游”,关键靠人才,关键要把扎根江淮的创新平台、创新生态运用好,在人才培育、科技攻关、创新驱动中不断取得新突破,以更多的创新关怀、创新激励,打开通向未来的“创新之门”。

那么,该如何打开这扇决胜于未来的“创新之门”?我们认为,氛围的形成很重要,需要以更大的力度支持创新、引领创新,全省各部门、各市县、各层面需要沉下身子、心系创新,当好企业和人才的“服务员”。目光再次回落到省委书记韩俊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这场调研,边走边谈,边看边讲,所到之处、所了解的重点,处处聚焦创新,字里行间透视着对科技创新的深切关怀和高度关注。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全省上下当深刻品读“服务员”的分量,本着对创新怎么支持都不为过的理念,对科研人才、科技企业的诉求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解决,对创新的活跃要素要千方百计支持、全力以赴撑腰,接力深耕创新“沃土”,让创新者“吃香”、有舞台,推动创新在全省上下进一步蔚然成风。除此之外,还需要在人才引进、资金支持、市场锤炼、生态培育等全方位多维度注入政策“活水”,在时下兴起的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场景中引导不同领域的创新力量奋力奔跑,合力下好创新“先手棋”,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安徽更大的贡献。

赶考路上,需要创新来“澎湃”。今日之江淮,创新的生态持续形成,创新的氛围日益浓厚,正是广大科研工作者、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各类“散打冠军”干事创新、建功立业的好机遇。扎根江淮、着眼前沿、攻关钻研、勇攀高峰……顶层与基层“双向奔赴”的这片大地,定能把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编辑:【鲁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