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12月31日,武警宣城市支队二中队官兵成功营救两名遇险驾驶员
(吴方华 汪润泽摄)
07年6月24日晚,武警上海总队六支队官兵力抢救翻车遇险采茶工。
图为武警战士在维持现场秩序。
(金永峰 闫国庆摄)
宣城传媒网讯 宣城市是当年新四军浴血奋战的革命老区,革命战争时期,这里的军民就谱写了一曲曲雄壮激昂的革命战歌。为人民军队攻坚克难打胜仗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在市民政局档案中有名有姓的烈士就达2760人。1999年宣城撤地建市前,原宣州区就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近年来,宣城市委、市政府军分区按照“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总要求,紧紧围绕中心任务,把提高部队战斗力,建立维护融洽的军政、军民关系作为根本任务,不断推动双拥工作在继承中创新,在巩固中提高,谱写了一串串感人至深的拥政爱民的故事。2005年宣城市光荣地被安徽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命名为“双拥模范城”,下属绩溪县和泾县同时被命名为“双拥模范县”。
据宣城军分区政治部主任郭培根介绍:2005年8月,宣城部分地方遭遇严重干旱,由于当时油料十分紧缺,有钱也买不到柴油,致使百姓有抽水柴油机械也抽不了水,眼巴巴地看着稻田受旱,怎么办?无奈,村干部和镇政府找到了驻宣海军某部领导,该部政委郑潮荣高度重视,但是,部队油料使用也有明确规定,而且部队24小时担负值班任务,长期发电,油料也不足,如果支援地方油料需要向上级报告请示,但考虑到群众生产,经上级同意,向当地群众支援了一部分抗旱柴油。 到现在,老百姓回忆起当时得到部队帮助时,依然心存感激,他们说:是部队给及时送油才使我们的稻子有了收成。在谈到该部与驻地军民关系时,该部政委郑潮勇介绍说,今年3月5日晚9点30分左右,宣城境内宣城至广德高速公路42标处发生一起重特大交通事故,当场3人死亡多人受伤,医院急需大量血液,然而,宣城中心血站血液不够,血液告急需22000毫升血液,第二天一大早,血站领导一边紧急与驻宣武警某部联系,一边派采血车边赶往该部队。该部万政委得知情况后,早上7点,紧急组织当时正在进行军早训练的新兵连80名新战士开展义务献血。
在宣城军民共建和谐中,形式多种多样,共建内容也丰富多彩。2005年,宣城军分区党委发动全区官兵、和离退休老干部捐款近10万元,在革命老区新四军军部旧址--泾县云岭镇云岭村扶建100亩银杏果园。云岭村是当地有名地贫困村,老百姓人均年收入只有1700元左右,村民收入主要靠种粮食和外出务工为主,这次军分区在云岭村扶建100亩银杏园,受到老百姓的称赞,使这里的老百姓长期受益得实惠,老百姓高兴的称银杏园为致富林。近年来,象这样的军爱民的故事在宣城数不胜数。
军爱民,民拥军。宣城市在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想方设法帮助部队解决军事训练、战备值勤、国防交通、生产生活、营房改造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驻宣部队主动融入,助推地方经济发展,在扶贫助困、助学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军地双方互拥互建,军政军民关系融洽。在积极开展智力、法律、科技、文化等拥军和“援建军营图书室,共建学习型军营”活动中,社会各界捐资3。6万元购买4500册图书送到子弟兵手中。帮助部队建立了9个军营图书室。市内各车站、医院、部分商业网点等地设有现役和残疾军人优先优惠的标识,开设专用窗口或通道。市内各红色旅游景点一律免费向现役军人和残疾军人开放。同时,还创建了“双拥模范一条街”,沿街各单位自觉为现役军人及其家属和重点优抚对象提供服务和优惠。两年来全市各级财政共安排资金2000多万元用于退役士兵有偿安置和发放待安置期间生活补助费。2001-2006年间全市共接收军转干部308人,除23人要求自主择业外,其余285人均从优安排在各级党政群机关工作岗位上。其中,部分同志担任了领导职务。对驻宣部队军人子女要求进城入学的,一般采取就近入学、根据自愿选择入学方式,同时对要求转学的在收费问题上尽力予以照顾。对年龄偏大就业技能低无工作困难随军家属,市财政每年拿出6万多元,按照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发给生活补助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