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春晚用传承和创新守望精神家园
来源:新华网 作者: 发表时间:02-22 10:13

2015年央视春晚相声《这都不是我的》(网络图片)

    杨朝清

在许多人记忆里, “看春晚”是中国人过年的一大习俗。然而在观众口味日益提升的当下,央视春晚如何吸引公众的注意力、破解众口难调的境地?

羊年央视春晚首次设立吉祥物“阳阳”,两个演播厅互动、对垒比拼营造出的全民大联欢氛围,都让人耳目一新。为了契合时代的价值追求、缓解人们的社会焦虑,央视春晚逐渐实现了从荧幕明星向寻常人物的价值回归,完成了文艺演出到文化洗礼的价值超越。

在社会转型时期,道德式微,利他行为动力不足,导致对他人生存境遇的麻木冷漠成为一种不良的社会心态。面对街头跌倒的老人,许多人选择了袖手旁观;面对需要帮助的陌生人,不少人不再愿意挺身而出;面对失能老人,一些子女唯恐避之不及……关注道德生态,依然是央视春晚不可回避的使命。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依靠公众参与。通过《拉住妈妈的手》,人们认识了一位数十年如一日照顾瘫痪母亲的孝子,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爱是离不开责任和担当的一种社会存在”。只有给予父母亲人更多的爱与关心,家庭生活共同体才会更有安全、更有品质、更有情怀。

在羊年央视春晚中,苗阜、王声表演的相声《这都不是我的》,将一名权力失范的官员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沈腾、马丽等表演的小品《投其所好》,讽刺一心想巴结上级领导的“马屁精”科长……这些直面现实、针砭时弊的节目,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和心理共振,也折射出老百姓对反腐深层次的期待。

如今,虽然老百姓的生活好了,但内心深处的文化基因并没有发生变异。对亲情互动的渴望与期盼、对精神家园的向往与守望、对美好日子的希冀与追求,依然是人们最直接也最朴素的情感需要。

春晚带给我们一场气势恢宏的视听盛宴,也让我们知道:在这样一个人口众多、流动迅速的发展中大国,塑造核心价值体系,凝聚文化共识,守望精神家园,不仅需要文艺产品的传承和创新,更离不开老百姓的广泛参与。

【责任编辑:柳生】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