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完善舆论引导机制和舆情应对协同机制”等。笔者认为,在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中,这既是顶层设计对新闻发布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社会公众对新闻发言人能力建设的新期待。为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市、县直单位新闻发言人要做到人岗相适,必须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聚力修好三门“功课”,进一步克服本领恐慌,提升业务能力。
善于修身处世,凸显人格魅力。新闻发言人的关注对象,包括主体和客体,都指向“人”。新闻发言人作为党和政府的代言人,只有不断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和提升自身素质,为媒体和公众提供一流服务,才能更好地完成职责赋予的使命。注重修炼共产党人的“心学”,对党的创新理论常修常炼、常悟常进,深入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看家本领”,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秉承实事求是的好传统,以实际行动抵制形式主义。深入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民为邦本、为政以德、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老祖宗留下的智慧结晶,是新闻发言人可用以滋养精神世界、提升内涵品质的富矿。加强对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礼仪学等新闻发言人必备知识的跟进学习,由内而外塑造积极自信、从容稳重的举止形象。
聚焦科学管理,彰显服务属性。新闻发布不仅日益成为党委、政府部门沟通公众、保证监督、展示形象的重要平台,也在时刻检视着发布单位从事政务工作的规范性、创新性和人民性。作为新闻发布的组织者和执行人,新闻发言人要聚焦“发言”要旨,动态掌握单位系统行业特点、政策文件、要事进度等关键事项;特别是针对新问题、新挑战,要主动运用科学思维,提出好办法、好举措,为丰富备答口径、清晰表达观点、精准回应关切打好基础。舆情是新时代社情民意的“晴雨表”,抓好舆情引导是新闻发言人践行“网上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新闻发言人必须彻底摒弃“拖、否、急、抗、堵”的思维和“舆情当敌情”“社情当危情”的观念,把公众意见作为送上门的群众工作,让网络建议成为基层治理的优势资源,做到前馈预判、应急处置阶段快速反应、稳妥审慎,确保舆论导控不失声、不缺位,当好危机处置的“拆弹员”、维护稳定的“粘合剂”。要坚持时效性、客观性、目的性、立场性原则,细化新闻发布机构设置、制度设定、队伍保障以及组织领导要求,推动实现重要政策必解读、重大事件必发声、重要关切必回应,更好地维护和保障群众根本利益,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更新传播知识,把握新闻规律。新闻发布的内容是新闻而非“旧闻”,这要求新闻发言人精于传播业务,善于同媒体打交道,在操作中达到“政府想说、媒体想要、公众想听”三者有机结合,提升发布内容“含金量”。随着“四全”媒体持续建设,科技进步催生全媒格局演化日进,打破了原有新闻传播领域的时间、空间、主体、效能限制,提供新闻创作的无限可能。作为本单位、系统新闻发布工作的“操盘手”和“策划师”,新闻发言人要顺势而为,致力于拥抱科技,懂得让技术为传播效能插上跃升的双翼。正是由于5G、AI、AIGC、区块链等新技术的赋能和加持,才让抖音里的新奇表达、微博中的共情片段层出不穷,受众沉浸于出圈故事、正能量收获大流量。新闻创作自然要赋予个性和情感。抓好学用新技术的同时,要遵循新闻规律、坚守新闻质量、拥护“内容为王”,确保发布内容兼具信度和温度。在实践中,必须注重讲述事实、传播真理,这就需要把新闻背后所蕴含的社会思考和人文关怀有效传达给公众。
(作者单位:宣城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