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重大任务,为新时代新征程文化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大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既要通过经济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物质富裕,也要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生命力、创造力,实现精神富足。
(一)担负新的文化使命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系统谋划和部署,推动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面向新时代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的文化使命。完成这一使命,关键在改革。
(二)加快适应数字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的必然选择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新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在文化领域不断催生各类新业态、新应用、新模式,深刻改变文化创作生产和传播消费方式,深刻推动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念交流交锋。同时也推动国际传播格局和国际话语场深刻调整,为我们占据国际传播制高点、构筑国际话语新优势提供了契机。面对新形势,唯改革者胜。
(三)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时代要求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正站在十字路口。一方面,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关注与日俱增,期待中华文化对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发挥更大作用。另一方面,文化竞争、文明冲突、意识形态对抗的倾向也有增无减。无论是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还是应对国际文化竞争,都要求我们深化改革,完善国际传播体制机制,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二、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战略部署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从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四个方面进行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具体部署。
(一)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是维护国家和民族安全、筑牢共同思想的基础。一是要始终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明确意识形态工作“谁来领导”的问题。二是要分级分层落实责任主体,明确意识形态工作“谁来负责”的问题。三是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意识形态工作“负责什么”的问题。
(二)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
全会围绕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发展、文艺创作生产等方面继续深化改革举措,如强调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推动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和使用权分制改革。还有就是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在我们强调新质生产力的这样一个战略背景下,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可以说是文化领域未来一段时间发展的主要方向。
(三)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因此,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制机制,既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任务,也是为新时代文化发展营造良好生态的重要举措。一要推进新闻宣传和网络舆论一体化管理,整合网络空间内容建设和整理职能。坚持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相统一,以创新创造型网络宣传理念、方式、手段加强正面网络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二要加强网络空间法治建设,为营造风朗气清的网络环境提供坚实保障。要不断加强网络空间法治建设,健全网络生态治理长效机制,规范网络信息传播、保护网络信息安全,从而为文化发展营造积极环境。三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和管理。
(四)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
推动中华文化的国际化传播,让中国融入世界,让世界读懂中国,这既是中华文化包容开放基因的赓续,也有助于中华文化发展空间的拓展。一要深入开展文明交流互鉴,实现世界各民族文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要尊重不同文明差异,立足本民族文化发展立场,与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实现互学所长,扩大人文交流合作,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精髓,始终贯穿好中华民族开放包容的历史取向。二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好中国形象。要坚持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创新,坚持以多元视角、丰富内容、生动话语面向世界,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三要坚持以科技发展为支撑创新文化传播方式,不断提高国际传播效能。要认清当前形势,用好数字化传播技术,实现文化成果的数字化传播,向世界展现更加立体全面的中国。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全面深入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其时代意蕴,贯彻落实各项体制机制改革任务,找准施策主要方向,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扎实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作者单位:广德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