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亲而有度也要清而有为(纵横)
前不久,《广州市政商交往若干场景行为指引及答疑(第一批)》印发实施。该指引通过列举政商交往中的招商引资和涉企服务、接待就餐等6个大类18个高频场景的“安全区”和“红线”,辅以案例解说和执纪者视角论述,力促政商交往有“节”有“度”。
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亲”是服务,“清”是操守。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如今大多数领导干部在与企业家的交往中,能做到洁身自好、清清白白。但也有一些干部对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理解存在偏差,政商关系出现“清而不亲”“背靠着背”的倾向。有企业负责人称“请有关部门洽谈推进项目,对方都以各种理由婉拒”,一些公务人员则坦言“不会主动往企业跑,就怕说不清楚”。这种现象并不是良好政商关系应有的状态,也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和营商环境建设。
一个地方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免不了要同企业打交道,政商关系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如果领导干部想着避嫌而疏远企业家,如何能够了解企业实际状况,帮助企业纾困解难,进而助推发展?为政商关系设定行为指引,具有积极引导意义。
尽管类似的行为指引明确了政商交往的边界,但它毕竟无法覆盖所有的场景和可能性。特别是在复杂多样的现实环境中,有些情况是难以预见的。因此,单靠行为指引来指导政商交往显然是不够的。还应通过制度设计,打消干部服务企业的顾虑,让他们敢于作为、敢于担当。
政商关系,并不“微妙”,兹事体大。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工作期间“都是到第一线去的,都是和企业家手拉手交朋友的”。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一些企业在经营中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更加需要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积极与企业和企业家坦荡接触交往,亲而有度、清而有为,做好企业的“贴心人”,进一步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摘编自《新华日报》,原题为《“有度”更须“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