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道胤:传承爱国主义红色家风60载
宣讲人:郎溪县毕桥镇工会 顾敏
9月19日上午,夏道胤老人沿着宽敞的“村村通”,穿过丰收在望的稻田,来到夏雨初烈士陵园。老人从怀里掏出一块干净的白布,轻轻地擦拭着墓碑上的浮土,仿佛擦拭烈士脸上的血迹……
今年82岁的夏道胤是革命烈士夏雨初的亲侄儿,从20岁起,他就守护者长眠的烈士,传承爱国主义红色家风。60年来,他满头的青丝已变成斑斑白发,岁月写满了他守护陵墓的忠诚和执著。60年来,他向到陵园凭吊的青少年、干部、群众,宣讲夏雨初烈士事迹1200多次,到各地作专题报告600多场次,受教育10万多人。
八十年前的清晰记忆
八十年弹指一挥间。提起夏雨初烈士,夏道胤老人清晰、生动地讲述,仿佛把人带回到了八十年前那腥风血雨、炮声隆隆的岁月。
夏雨初是郎溪县毕桥镇蒋固村人。1920 年,在芜湖萃文中学读书时,夏雨初被选为学生代表。1925 年,夏雨初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夏雨初积极进行工人暴动的准备工作。由于叛徒告密,国民党反动派将夏雨初等20 多名革命者押往雨花台杀害,那一年1930年8月18号。地下党组织历尽千险,将夏雨初烈士的遗骨送回家乡,安葬在毕桥镇蒋固村。
回忆着那段血与火的岁月,夏道胤老人擦拭烈士墓碑的手开始剧烈地抖动起来,眼里充盈着泪花。他深情地说:“夏雨初烈士是我的亲叔叔,他是为了穷苦人死的,他是为了革命而死的。”
一个诺言让他坚守60年
在夏雨初烈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的影响下,1950年,夏道胤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年后,他光荣地退伍回乡。退伍回来的第一天,夏道胤放下背包,来到夏雨初烈士墓前,庄严地举起右手敬个军礼,在心里默默地说:叔叔,我这一辈子守好您的坟墓,传承爱国主义红色家风。
就是为了这个掷地有声的诺言,60年来,夏道胤老人一直风雨无阻的守护着烈士的英灵。1989年的秋天,夜里接连下了几场大雨。“雨太大了,烈士坟被冲得很严重,我心里就像被蝎子蜇了一样疼。天晴后,我和老伴一连干了头十天,才把坟墓恢复了原样。”夏道胤老人说,原来每到雨季,夏雨初烈士墓旁的水沟就会被雨水冲堵住,每次他都冒着大雨,穿着雨衣,带着儿子为坟墓挖沟排水。
每年除夕,夏道胤总会来到陵园,在夏雨初烈士墓前摆上猪肉、鱼等菜肴,敬上酒,然后坐在墓碑旁,和烈士说说一年的收成,聊聊心里的话。“过年咯,大家都有亲人陪,我得陪陪他。”夏道胤说。
谈起夏道胤老人义务守墓,毕桥镇人武部部长许嘉升动情地说:“几十年来,老人如同不屈不挠的战士坚守着这块阵地,让长眠于地下的忠魂得以安宁。”
烈士故事讲了千百遍
“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现在很多孩子压根儿就不知道这些事,要让他们晓得过去的事情。我要把烈士的故事讲给他们听。”夏道胤说,刚开始他只是应祭扫烈士墓人的要求讲述烈士的事迹,后来他就想,如果把夏雨初烈士的事迹讲给他们听,让他受到教育和好的改变不是更好吗。每年清明节前后,是青少年扫墓的高峰期,夏道胤每天都要解说三场以上,在陵墓前一站就是4个多小时,有一次他竟晕倒了。夏道胤患有严重的哮喘病,发病时说话非常困难。老伴劝他歇歇,村干部也出点子让他把解说制成录音播放。倔强的夏道胤说:“我不能糊弄人!”2004年清明节,郎溪县水鸣中心小学40多名学生步行30多里路,到夏雨初烈士陵园扫墓。生病躺在床上的夏道胤听说后,撑起身子要到陵园去。老伴拦着他说,你生病十几天了,硬是不要命呀。夏道胤说:“这么多孩子大老远的来,我不去,心里不安啦。”老伴拧不过他,只好搀着他来到陵园,为学生作了一个多小时的解说报告。
夏道胤老人宣讲的烈士事迹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让许多“坏”孩子变好了。毕桥镇一个姓蒋的孩子不仅学习成绩差,还爱打架。家里人拿他没辙,村民也都让自家的孩子远离他。2009年的清明节,这个孩子和同学到烈士陵园扫墓时,夏道胤听老师说了这孩子的事。讲解结束后,夏道胤特意找这孩子谈心。自此,夏道胤经常抽空到这孩子家,讲烈士的故事给他听,教育他要爱学习、做好人。在夏道胤的耐心帮助下,这个孩子终于变好了。他的父母亲高兴地说,真是多亏了夏伯伯,要不我的孩子真不成啥样了呢。
1988年,郎溪县委、县政府拨专款对夏雨初烈士陵园进行修缮,使陵园焕然一新。1995年,郎溪县委还将夏雨初烈士陵园确定为全县“道德教育基地”。这些,让夏道胤看到了守墓的意义,他更加倾心传播英雄的事迹。2012年,他被评为“感动宣城”十佳人物。
夏道胤至今还住着几间老瓦屋,和妻子靠着几亩田地生活。尽管生活十分清贫,但他没有伸手向政府要一分钱。有些村邻说,你是烈士的后代,又义务守护陵墓几十年,难道不觉得吃亏吗?夏道胤斩钉截铁地回答:“正因为我是烈士的后代,所以我不能向政府伸手。那样的话,就是给烈士脸上抹黑。”
让儿子“接力”守护烈士墓
“我年纪大了,身子骨也不壮实了。我要将守护烈士墓的事儿传下去。我已经和儿子商定好了,把‘接力棒’交给他。”想到未竟的事业有了继承人,夏道胤老人心里充满了快乐。
为了让儿子与烈士陵园结缘,让儿子守得住清贫,夏道胤在儿子夏昌一很小的时候就向他灌输革命道理,讲烈士故事给他听,带着他一道到烈士陵园守墓……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夏昌一耳濡目染着父亲的义举。2000年,他正式从父亲手中接过了守护陵园的“接力棒”。夏昌一原来在杭州打工,可自打守护陵园后,他就不出远门了,和妻子在家种着8亩多田,有时在镇子上打打短工。他每年的纯收入只有2万多元,还要供两个孩子读书,家里常常捉襟见肘。有些村民不理解他为什么要守着陵园过清贫日子。夏昌一说:“说实话,我没什么特别高尚的思想,可是只要我一到烈士陵园,就想到守护烈士墓是我今生的一份责任,就想到要把爱国主义红色家风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