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08-27 15:52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宣讲人:泾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客户服务部 查凌燕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要讲述的是一个特殊家庭的家风,我宣讲的题目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说到家风,我们立刻就会想到家,一个家庭基础的组成成员:爸爸、妈妈、孩子。可是,在皖南泾县的深山里,有这样一个家庭,爸爸、妈妈都是同一个人,还是一位老爷爷;这里的孩子,没有血缘关系,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家庭,叫做王直助教中心,这里的家长,就是王直老人;这里的家风,是几个朴素的文字,“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人”,这是王直的父母对他的叮嘱。

说到王老,也能算是名人了。《为贫困学子撑起“挡雨伞”》、《留守儿童温暖的“家”》等等,各大媒体关于这位老人的报道是举不胜数。他是全国道德模范,被省政府、党中央很多领导接见过,以他为原型拍摄的电影《春风化雨》曾获得安徽省“五个一”工程奖。但,无数荣誉和奖项,都不是他的追求。

从1998年开始,一直到今天,从13个孩子到1000多位孩子,他在贫困助学和关爱留守儿童的路上,一走就走了20年。如今,助教中心已经改为了国学院,他也已经85岁高龄了,但这并不影响他扶贫助学的追求,他仍然走在“爱与责任”的路上,他仍然是贫困学生与捐助人之间,最让人放心的牵线人。到2017年底,老人共募集了980万元善款,资助贫困学生1100多人次。

庄子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王老用自己的大爱,诠释了这个朴素家风的美之所在。

可是,老人老了,孩子们却长大了。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何云,在合肥工作,资助一名贫困高一学生,到大学毕业;王刚,在芜湖工作,资助一名贫困大一学生到大学毕业;孙世清,在杭州工作,资助一名贫困大一学生,到大学毕业。还有一位叫胡仲伟的男孩,大学期间两次到贵州支教,并将自己打零工、收废品所得的5万元,全部捐给了贵州贫困地区的孩子。他说:“我是留守儿童,小时候受过别人的帮助,等我有能力了,也会去帮助那些需要我帮助的人,这是我从王爷爷身上学到的”。

这些长大的孩子们有两个共同的特点,第一,他们都走在扶贫助学的路上;第二,他们都来自王直助教中心。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些反哺感恩的孩子,还有很多很多,他们用行动,接下了王老扶贫助学的“接力棒”。

我非常困惑,“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人”,这样一个散发着朴素美的家风,是怎样在这个特殊的大家庭中传承下去的,为了找到答案,我翻阅了无数的资料,也登门拜访了这位老人。

12岁的王成病了,老人顶风冒雨走到镇上的医院,王成记住了,那个深夜一身泥水的王爷爷;13岁的志强被蜈蚣咬了,老人毫不犹豫的抬起孩子的脚,志强记住了,那个为他吸毒液的王爷爷;为了让孩子了解国家时政,孩子们记住了,那个每晚陪着他们看新闻联播的王爷爷;为了培养孩子回报社会的爱心品德,孩子们记住了,那个不厌其烦指导他们写感谢信的王爷爷。

我明白了,是这样的陪伴,沁润着孩子们。

老人清晨出门、深夜回家,一路奔走、却不知疲惫;老人上北京、下南方,住着小旅馆、啃着冷馒头,向新四军老战士求助、向爱心企业家求助,一通通电话、一封封信件,老人费尽口舌,只为了让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更好一点、让贫困的孩子有学上。

我明白了,是这样的用心,沁润着孩子们。

老人将募集的资金物品,全部登记造册,带着工作人员们,每月创办一期“助教简报”,公示所有的捐助和发放明细,捐助人、受助人的姓名、地址、电话,无一不是透明公开的。甚至,20年来,为了贫困的孩子有学上,他贴进了退休金,贴进了全国劳模的10多万奖金。孩子们搬进新建的宿舍楼,他仍然住在矮小的老屋里;他用着普通的老人机、穿着朴素的布衣布鞋。

在我拜访他的那天,他正在简陋的小工作间里打着电话,为常州爱心人士捐出的文教用品,联系着泾县榔桥镇的一所小学。我记住了那一天,6月15号。

那一刻,刻我明白了,老人的正派,也沁润着孩子们。

长大后,我怎么就成了你?我渐渐的找到了答案,我想用四个词语来表达我的理解:陪伴、用心、正派,最后一个是,沁润。

点点滴滴的言传身教,在不知不觉中,沁润着孩子们,让“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人”这样的朴素家风,成为了这个特殊家庭里的孩子们,融在骨髓里的印记。

汗滴沁润满园秀,心血凝结硕果收。“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就是家风的力量。

【责任编辑:柳生】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