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宣城争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安徽排头兵
来源:安徽网 作者: 发表时间:01-16 10:15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创新持续力居长三角中心区城市第3 位,创新潜力居全省第1 位,创新综合能力居全省第3 位……1 月13 日下午,记者从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三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宣城市近年来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以建设皖苏浙省际交会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以“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为抓手,坚定不移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沪苏浙深度融合、一体联动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推动创新要素加速对接

作为安徽省唯一一个同时与苏浙接壤的市,宣城市处于安徽“东进”的最前沿,是沪苏浙产业“西移”的第一站。中共宣城市委书记陶方启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8 年以来,宣城市始终把创新作为发展的“先手棋”,积极参与G60 科创走廊建设,牵头组建G60 新能源产业联盟,目前共有九个城市77 个企业加入。“我们坚持创新优先,充分利用沪苏浙人才技术平台等资源,下好创新‘先手棋’。”陶方启说,宣城市不断突出科创合作,推动创新要素加速对接。

据介绍,目前宣城市5 个企业参与组建G60 新材料产业联盟,宛陵科创城列入G60 协同创新平台,宁国经开区被授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宣城智谷软件产业园已经入驻沪苏浙企业101 家,年产值30 亿元。

陶方启说,该市强化招才引智,共招引落户高层次人才团队59 个,28 个团队入选省级扶持团队,居全省第3 位。此外,该市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91 个,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13个。

“目前,我市创新持续力居长三角中心区城市第3 位,创新潜力居全省第1 位,创新综合能力居全省第3 位。”陶方启说。目前,该市在建的合作园区有5 个,其中与浙江萧山合作共建的宣城新塘羽绒产业园,已入园企业21家,建成投产19 家,浙江省委政研室专程调研,将其称之为“传统产业转型的典范、浙皖区域合作的样板”。

推动产业协作融合对接

近年来,宣城市紧抓沪苏浙产业溢出机遇,发挥“东部的区位、中部的要素”优势,持续加强与长三角城市间合作交流,大力推进园区合作共建,积极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资本转移。

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目前该市全面加强与南京、杭州都市圈城市的协作,并与上海市松江区、闵行区及浙江湖州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目前全市在建的有苏皖合作示范区、松江宣城产业园、宣城萧山产业园、宣州松江产业园、郎溪经都产业园等5 个合作园区。并依托上海白茅岭农场、军天湖农场,与上海光明集团积极谋划‘飞地合作’。”陶方启说。

“近三年来,我市新建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1028个,居全省第1位。实际到位省外资金2719.1亿元,其中82.1%的投资项目、73.8%的到位资金来自沪苏浙。”陶方启说,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东向发展、一体融入,宣城与沪苏浙融合的紧密度进一步加深,经济社会发展逐渐步入“快车道”。

建立体交通促互联互通

近年来,宣城市以交通互联互通为重点,持续开展交通大会战、大提升,着力打通“断头路”、改造“瓶颈路”,加快构建与沪苏浙无缝对接、互联高效的立体综合交通体系。陶方启介绍说,全市相继建成9 条高速公路、4 条连通苏浙的一级公路,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通车里程分别居全省第3、第6位。

在高铁航空方面,合福高铁、杭黄高铁建成运营,宣绩高铁全面开工,商合杭高铁、芜宣机场将于今年开通运营,宣城市区即将进入“ 高铁+航空”时代。“ 随着宁杭高速二通道、宁宣高铁、宣镇城际铁路、宁杭高铁二通道、杭临绩高铁等一批重点交通项目的谋划或推进,宣城市县县通高速、通高铁即将实现。”陶方启说,该市将全面进入高速、高铁、空港、水运于一体的现代化立体交通时代。

据了解,宣城市坚持把服务效能提升、营商环境打造摆在突出位置,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建立与沪苏浙匹配衔接、标准一致的制度机制。该市在深化“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方面,在全省率先发布动态“最多跑一次”清单,进驻政务中心政务服务事项100%实现“最多跑一次”。在此基础上,该市还提出“一次不用跑、事情能办好”,建成覆盖全市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目前,该市网上平台全网通办率达95.33%,并全域推行长三角“一网通办”。

陶方启表示,作为安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地理前沿,宣城市将着力对标沪苏浙,积极争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安徽排头兵,为全面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贡献宣城力量。

赵琳 周方婷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徐琪琪 项磊 刘旸 叶晓 姚一鸣 韩诚

【责任编辑:柳生】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