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江苏和安徽两省政府印发的《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正式对外公布,这是国家层面批复同意的第一个都市圈发展规划。值得注意的是,南京都市圈不仅仅是“南京的都市圈”,而是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一座跨省协作的“一体化都市圈”。它包括了安徽的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等地。
“着力增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是习近平总书记布局新时代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六个着力”之一。瞄准“区域发展协调性”,作为中部重要省份,安徽扬“皖”所长,向“圈”发力,与临省江苏联姻,在跨省都市圈构建、区域协调发展中可谓迈出了坚实一步。尽管“南京都市圈”以南京为中心向外辐射,但作为国内首个跨省都市圈,苏皖两省都是这一“试验田”的主角,开创的“省域联手、城市合作”新模式必将进一步畅通区域血脉,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过去的发展和经验反复证明:城市越合作、区域越联动,力量就越迸发,“1+1>2”的效应就越彰显。长三角地区,创新活力泉涌,合作形态多样。不论是前段时间覆盖沪苏皖浙9个市(区)的科创走廊建设,是此次南京都市圈规划,都给置身其中的省市带来无尽的发展空间。具体到南京都市圈建设,苏皖两省打通区域联动“壁垒”,以政策力量致力于共建轨道上的都市圈,在经济互动、产业链延伸、人才交流、文化融通等方面锻造新的高地。
时下,城市圈、都市圈、经济圈兴起,“圈”力量已成为激发国内“大循环”、国际“双循环”的关键引擎,成为区域竞争的重要制高点。苏皖联手打造跨省都市圈,在产业链、经济链、人才链等方面形成优势互补,直接为长三角一体化脊梁补钙壮骨,以“圈”内城市血脉的更加畅通,带来更多的城市产业链“组团打拼”,培育出更多的经济增长点增长极。
延伸“圈”半径,扩大“圈”面积,交通是“先行官”。我们注意到,苏皖两省在跨省都市圈打造中,交通布局是首要发力的关键。在重要基建规划中,将加快南沿江、宁句等项目建设,推进沿江高铁合肥至南京至上海段、合肥至新沂段、南京至淮安、南京至宣城、南京经仪征至扬州等项目建设。这意味着,苏皖两省间交通搭建已进入“白热化”,未来交通“一张网”将更加成型,长三角上“人悦其行、物畅其流”的盛况令人期待。
共建都市圈,安徽交通优势显著。值得一提的是,近些年来,安徽在高铁领域跑出“黑马”姿态,总里程已跃居全国第一。跨省都市圈建设将进一步挺起两省“交通脊梁”,带来苏皖合作通道更加畅达,“小时经济圈”更具条件,也为长三角一体化注入新的苏皖合力。
与此同时,安徽在科技创新、现代农业、生态建设、数字经济等领域表现出众,跻身全国第一方阵。借势“圈”力量,江淮与生产制造强省“苏大强”牵紧合作之手,在交通网络布局、信息化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产业链培育壮大等方面深化交流,无疑是抓住了区域协调发展秉轴持钧的关键,把习近平总书记“着力增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落在了实处。眺望未来,双方合作的空间、领域广阔无垠,前景一片光明。
跨省都市圈建设,归根到底是合作理念的升级。南京都市圈共建,不只是苏皖两省的事,更是国家层面批复同意的第一个都市圈发展规划,“试验田”意义不言而喻。下一步,两省应加强全方位、宽领域合作,从顶层到基层,从政策到行动,都要向“实”处发力,增强互信,打通“堵点”,真真切切把规划每一项举措落地落实,让跨省都市圈激荡出区域新的发展活力。
宛新平:共建都市圈,苏皖为一体化“补钙壮骨”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宛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