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起长三角 连接太平洋
——上海城市功能再提升的启示
作者:汤蕴懿、干春晖(分别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宣传部部长、副院长,均系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在新形势下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新战略布局。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一手牵起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一头连着太平洋,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有着特殊的节点和链接作用。面对当前全球经贸环境的深刻变化,坚定不移吃“改革饭”,毫不动摇走“开放路”,持之以恒打“创新牌”,需要更加重视内需市场,同时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大力度的全方位高水平开放,促进更多高质量项目、高水平人才集聚上海,使上海真正成为汇聚商品流、信息流、人才流、科技流和品牌流的热土。
1.重启消费“大市场”
2020年5月4日晚,上海“五五购物节”如期正式启动,这一活动将贯穿整个二季度的劳动节、儿童节、端午节等多个重点节日,包括130多项重点活动和700多项特色活动。
消费回补带来信心回暖。上海是消费之都,2019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497亿元,居全国第一位。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经济增长“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中,投资、出口受市场环境变动影响较大,消费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明显。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上海从“购物”起步,消费正在快速恢复。
首届上海夜生活节日前正式拉开帷幕,围绕夜购、夜食、夜游等主题,推出上海酒吧节、深夜食堂节、深夜书店节、购物不眠夜等180余项特色活动。图为读者在上海言几又书店读书。新华社发
消费提振也形成了上海对国际市场的“虹吸”效应。受疫情影响,上海成为国内出境购物消费的替代选择,不少外贸企业开始转做高品质内销产品,如何充分借助自贸区的制度优势,通过加快与国外高端品牌和国际资本对接,打造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的全球高端品牌聚集地,值得期待。
2.集聚全球要素“新势能”
突如其来的疫情,没有打乱上海这座有着24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的生活节奏,上海市副市长带头、各区领导直播带货,全市学生有条不紊地进行在线学习,诸多文化设施开设“云旅游”“云导览”。据统计,2020年第一季度,上海市商品类网络购物交易额逆势增长19.1%,彰显了城市的经济韧性。疫情催生出的“在线新经济”等新业态,让投资、消费找到了最佳结合点,意味着扩大内需有了面向未来的重要方向。
上海浦江郊野公园举办购物节,打扮成高跷小丑的艺人迎接前来参观购物的市民。新华社发
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上海在2020年4月8日发布了《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明确提出聚焦一年,着眼三年,集聚“100+”创新型企业、推出“100+”应用场景、打造“100+”品牌产品、突破“100+”关键技术,通过这4个“100+”行动目标,上海力争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领先的在线经济发展新高地。
流量经济是上海做好国内大循环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链接点的“杀手锏”。根据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论,世界经济正处于第五轮长周期的下行期和第六轮长周期上行期交汇的关键阶段,信息技术驱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推动世界经济在2030年前后步入第六轮长周期的繁荣阶段,数字优势将成为国家和城市新一轮竞争力的主要来源。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已具备较高水平的对外连通性和开放性,并基本形成了大容量、高频率的流量高地。随着新一轮5G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海的数字基础会更扎实,数字资源集聚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在要素流量协同效应、流量经济统计体系完备性等方面会形成巨大的蓝海发展空间。
3.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优化营商环境是上海长远发展的内在需要。要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增强吸引力、创造力和竞争力,必须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加快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成为贸易投资最便利、行政效率最高、服务管理最规范、法治体系最完善的城市之一。
近日,位于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正式揭牌。图为上海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新华社
2017年12月22日,上海市委、市政府召开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大会,正式提出举全市之力,打造上海营商环境新高地。2018年至2020年,上海市从1.0版到3.0版,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一路升级。1.0版突出问题导向,以政府的放管服改革为核心,突出政府服务市场的效率;2.0版更加注重系统施策,多维度、立体化、全方位地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3.0版重在打通数据壁垒,推动全流程再造。
环境如水,企业是鱼,水好不好鱼最清楚。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项目是中国首个外商独资整车制造项目,也是特斯拉在美国之外的首个超级工厂,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交付,让全世界见证了“上海速度”。
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和科技创新策源功能,释放新兴消费潜力,更需要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上海市经信委的相关报告生动描摹了疫情期间上海在线新经济的发展状况:一是远程办公、“无接触”配送等“无中生有”新模式;二是包括在线展览展示、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的“有中启转”模式;三是无人工厂、工业互联网、生鲜电商零售等“转中做大”模式。当前,上海正在加快培育创新型头部企业和领军企业,在推进的同时创新监管方式,逐渐形成上海经验、上海标准。
4.夯实“四大功能”新平台
2020年是上海基本建成“五个中心”的决胜之年,也是上海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期,强化上海“四大功能”,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好上海在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集聚信息、技术、人才等要素上的独特优势,不断提升内外“枢纽”功能,更需要抢占先机。
在全球资源配置方面,上海在集聚高能级、强辐射的贸易型总部和功能性平台上还存在短板;在科技创新策源上,还存在科研投入效率不高,科研转化链条不畅的问题;在高端产业引领上,还有很多卡脖子关键技术核心环节亟待解决;在开放枢纽门户上,以临港新片区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重要契机,对标国际最具竞争力的制度体系上还需要更大突破。
上海要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点,一是引入,充分发挥市场规模大的优势,引入更多先进技术、高端人才和全球企业;二是融入,充分利用上海和长三角产业协同优势,围绕关键技术和核心环节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打造国际竞争力;三是嵌入,以进博会为平台,搭建面向国际市场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开放式、协同化、网络化平台,把进博会办成产业链的协同中心、新技术的标准中心和全球品牌的集聚中心。
《光明日报》( 2020年06月18日 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