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50后”非遗传承人杨玉屏——戏曲人生戏韵悠长
来源:宣城日报 作者:余庆 发表时间:09-06 09:27

“50后”非遗传承人杨玉屏——戏曲人生戏韵悠长

■本报记者 余庆 文/图

        ★ 追梦戏曲人生

杨玉屏出生于郎溪县一个世代传承皖南花鼓戏的家庭,儿时起,她便跟着父亲四处演出。这份耳濡目染,让杨玉屏对花鼓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四五岁便已登台亮相,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初中毕业,她考入宣城县剧团,踏上了追梦戏曲艺术的人生之路。

改革开放后,皖南花鼓戏迎来了春天。杨玉屏凭借出色的唱功、身段与表演才能,迅速在当地崭露头角,成为剧团中的佼佼者。她的演出场场爆满,观众热情高涨,连走廊和窗户边都挤满了人。

不久之后,她被特招进宁国县皖南花鼓戏剧团,在《哑女告状》《灵堂花烛》《汉文皇后》等多部戏剧中塑造了经典角色。

随着技艺的日益精进,杨玉屏逐渐成长为皖南花鼓戏界的“名角”,多次代表宣城地区参加省级乃至国家级的演出,屡获殊荣。特别是在《姐妹皇后》一剧中的精彩表现,让她声名大噪,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电视的普及,皖南花鼓戏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观众减少,演出机会难得,剧团也面临着人才流失的困境。尽管如此,杨玉屏依然坚守在戏曲的舞台上,用自己的方式传承和发扬着这门古老的艺术。

★传承艺术瑰宝

面对困境,2004年,杨丽屏个人出资22万元带领皖南花鼓戏剧团下乡演出。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他们不辞辛劳,义务演出了177场,将那些几乎被岁月尘封的戏曲旋律再次带回人们的耳畔。

杨玉屏还肩负起了培养新一代传承人的重任,精心挑选并招收了二十多位年轻学子悉心指导,逐渐成长为皖南花鼓戏舞台上的中坚力量。

退休后的杨玉屏并未选择安逸,而是更加积极地投身于传承与保护皖南花鼓戏的事业中。她在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创办了皖南花鼓戏表演班,为年轻一代播撒下戏曲文化的种子。

2008年皖南花鼓戏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消息如同春风化雨般滋润了杨玉屏的心田。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皖南花鼓戏的代表性传承人,她深感责任重大,也更加坚定了继续前行的决心。

随着“非遗进校园”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也为皖南花鼓戏的传承打开了新的窗口。杨玉屏参与策划与实施,通过戏曲互动体验的方式,激发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越来越多的孩子主动报名参加学习活动,他们在快乐的体验中逐渐爱上了皖南花鼓戏,并将这份热爱转化为传承的动力。

今年7月,大型皖南花鼓戏《大清官》在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沉寂后再次演出,以其全新的面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赢得了观众尤其是年轻一代的热烈反响。这背后离不开杨玉屏不懈的努力与坚持。去年下半年起,她遍访十多位老艺人,细致记录唱腔与动作,力求复原经典。同时,团队全面革新化妆、戏服、造型、舞美、灯光、乐器等元素,使戏剧焕发新貌。

《大清官》的辉煌复演,不仅标志着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更是祖国文化事业繁荣昌盛的生动注脚。随着杨玉屏及众多文化守护者的不懈努力,祖国的文化事业将迎来更加繁荣昌盛的明天,编织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中华文化新篇章。

【责任编辑:柳生】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