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2022年苏皖合作示范区建设成果新闻发布会在广德市召开,苏皖合作示范区和“一地六县”合作区晒出亮眼“成绩单”,示范区和合作区累计推出52项一体化制度创新实践成果和75个重点项目。
制度创新破题“一体化”先行。产业发展方面,形成了“一地六县”名优农产品产业联盟、“一地六县”数字长三角协同发展联盟、“一地六县”文旅联盟等10项成果。其中,宁波舟山港宣城国际陆港开通海铁联运班列,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中部双向互济发展新格局;基础设施方面,形成了交通运输部门联席会议机制、省际铁路沿线联席会议机制、省际毗邻公交联运机制等5项成果。其中,牵头建立“一地六县”合作区交通运输联席会议制度,共同编制区域综合交通规划,全面等高对接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以交通一体化为先导,打通长三角设施互联“大循环”;生态环保方面,形成了联合河湖长制、溧郎广生态产品交易制度推广机制等5项成果。其中,溧阳、郎溪、广德联合开展生态环境共保联治,三地建立联合环境监测、联合应急处置、联合执法检查等六项联防制度,筑牢苏皖合作示范区生态屏障,打造跨区域生态治理的创新样板;民生福祉方面,形成了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机制、共建“胥河情”“竹海情”教育联盟等10项成果。在全省率先建立“异地代收代办”新模式,与沪苏浙等10省28市签订合作协议,办理跨区域、跨层级“异地代收代办”事项12.49万件,为破解异地办事难提供了“苏皖经验”。要素流动方面,形成了共建“一地六县”(宣城)人才综合体、职业教育一体化机制、知识产权保护一体化机制等12项成果。其中,发起成立了长三角区域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合作联盟,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优化交易服务,实现一把CA锁投遍长三角;社会治理方面,形成了跨区域警务合作机制、区域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工作机制、“一地六县”食品安全共建共享机制等10项成果。其中,建立苏浙皖三省六地跨区域社区矫正协作机制,打通接边地区社区矫正工作的堵点和难点,实现“1+1>2”的社会治理效能。
项目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近年来,示范区和合作区坚持“制度创新+项目建设”双轮驱动,把项目建设作为制度创新的生动实践和应用场景,推动制度红利从“纸面”落到“地面”,全力推进75个重点项目,为示范区和合作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75个重点项目包括以溧宁高速溧阳段、宁杭高铁二通道、G50沪渝高速宣广段改扩建为代表的16个基础设施类项目,以时代先进动力及储能锂电池、郎溪经开区绿色智能制造产业园、固德威(广德)新能源产业园等为代表的45个产业类项目,以洙漕河流域跨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溧阳市生态创新馆、长广矿区生态修复项目等为代表的6个生态环境类项目,以长三角“一地六县”人才综合体暨人力资源市场、江苏省中医院溧阳分院、长三角医疗合作示范基地等为代表的8个公共服务类项目。(张骥 记者 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