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全面压实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中央要和各地签订耕地保护“军令状”,严格考核、终身追责,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
这段话出自2022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的讲话。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当前,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没有变,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依然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把关系14亿多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闪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先后实施一系列“长牙齿”的硬措施。譬如,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明确提出,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耕地保护负总责,并将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落实情况纳入地方考核之中。将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的粮食安全保障法专设耕地保护一章,规定了划定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等。自然资源部通过统筹规范卫星遥感技术,对各地耕地变化进行监测,对个别地方占用耕地等违法案件和耕地保护中弄虚作假、形式主义行为,派驻地方督察机构通过实地督查进行监督、纠正,切实保证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数据显示,去年,我国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面积分别保持在18.65亿亩和15.46亿亩以上,全国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稳定在315万平方公里以上,国土空间格局持续优化。同时,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粮食总产量达到13908.2亿斤,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作物较上年有所增产,为经济社会行稳致远奠定坚实基础。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列为政府工作十大任务之一,要求加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严守耕地红线,粮食产量要继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面向未来,我们要继续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在“保数量、提质量、管用途、挖潜力”上下功夫,通过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健全补充耕地质量验收制度,加强退化耕地治理,严厉打击非法占用农用地犯罪和耕地非法取土等,让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本期解读:关灵子 央广网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