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不断提升作品的精神能量、文化内涵、艺术价值。
这段话出自2021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发表的讲话。
高质量的文艺作品,无论是其表现形式,还是思想与内容,必是有情感、有内涵、有温度的,能够让我们在欣赏的同时,沉浸其中,润泽心灵。
在这次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近年来,我国广大文艺工作者牢记总书记嘱托,扎根生活沃土,精益求精、勇于创新,努力创作无愧于民族、时代的优秀作品。譬如,今年年初,热播电视剧《繁花》带火了同名小说和舞台剧,它们以独具海派风格的艺术形式把观众、读者带回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让人们在剧中人的拼搏奋斗历程中感受时代变迁,引发不同年龄层人士的共鸣与思考。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和现代表达的契合点,在传承和创新中不断拓宽文艺创作的新路径。在舞剧《咏春》中,表演者将咏春拳、太极、八卦等武术招式与古典舞、现代舞的舞步结合得浑然天成,彰显这部作品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旺盛的生命力。
当前,随着新技术、新手段的更广泛应用,我们许多文艺作品在精湛艺术创作、精良制作水准的“加持”下,呈现出更为丰富和细腻的感染力。以采用全新“粒子水墨”技术拍摄的动画电影《深海》为例,其独特的色彩效果令人过目难忘,观众在光影交织间深切感受到中式美学的艺术价值。新技术激发新的创意灵感,使文艺创作可以呈现更有内涵、更有潜力的新境界。
新时代,我们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对更多文艺精品的期待也愈加迫切。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初心,深入现实生活,用心用情创作出更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优秀文艺作品,激励人民为共同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明天不懈奋斗。
本期解读:刘一荻 央广网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