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要深化创新交流合作,推动科技同经济深度融合,加强创新成果共享,努力打破制约知识、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流动的壁垒。
这段话出自2022年5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庆祝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建会70周年大会暨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上发表的视频致辞。
创新是驱动经济增长的内在引擎,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不竭动力。以开放合作推动创新发展,打破制约创新要素流动等壁垒,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是我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举措。
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更好服务经济发展和国计民生。近年来,我们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和创新要素配置方面的顶层设计,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将“揭榜挂帅”和“赛马”制度等科技体制改革探索写入“十四五”规划;不断优化包括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在内的创新激励政策体系,覆盖创业投资、创新主体、研发活动等创新全链条。2023年,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金额突破61476亿元。同时,我们不断加快重大前沿科技领域的创新成果产业化步伐。在去年,国产大型客机C919实现商飞,全球首座十万吨级1500米超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具备远程遥控生产能力,国内自主研发的海底地震勘探采集装备“海脉”实现产业化制造……我们努力推动科研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为实现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秉承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我国还积极参与科技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更加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习近平主席日前在巴黎出席中法企业家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闭幕式上强调,中欧要打造科技合作的优先伙伴。在此之前,第十五届中法科技合作联委会在法国举行,双方同意进一步深化在气候变化和碳中和、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健康老龄化、理论化学等重点领域的合作,推动中法科技创新合作迈上新台阶。目前,中国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参加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超过200个;与80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签署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实现创新成果共享。
“以开放汇合作之力,以开放聚创新之势”。面对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变,我们要以四个“面向”为指引,加快构建开放创新体系,扩大创新交流合作,有效引领和整合全球创新资源,推动科技同经济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更多新动能。
本期特约专家:诸竹君 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