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我市近23万亩早稻陆续成熟,金黄色的田野到处呈现一片忙碌的机收景象。市农业农村部门强化技术指导,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助力早稻增产,全力保障粮食颗粒归仓。
明确发展早稻方案。3月,印发《关于稳定发展早稻和再生稻生产的实施方案》,确定全市早稻、再生稻面积和产量发展目标。提出“创建示范基地、落实关键技术、强化稻米开发”三项重点工作和“强化政策支持、做好技术服务、强化任务落实”三条保障措施,并要求有关县市区制定详细实施方案,强化保障措施。
发布生产技术要点。4月初,针对我市早稻生产特点,在相关部门网站发布2023年早稻生产技术要点,提出技术要求和增产措施。5月中旬,发布一代二化螟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6月21日,根据宣州区早稻苗情监测报告提出技术建议。早稻生产期间,累计发布土壤墒情简报和技术建议12期。
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开展早稻品种对比试验,承担长江中下游早籼早中熟组区域试验1组、省级早籼组品种生产试验1组,通过观察记载、苗情调查与室内考种、全区收获测产、综合评价等,提交品种试验报告,为品种通过国家和安徽审定提供精准数据支撑,同时为我市早稻品种的更新换代增添选择依据和来源。强化早稻高产技术集成,市县合作在宣州区寒亭镇创建“稻稻模式”精耕细作示范点1个,以早稻单产每亩600公斤为攻关目标,推广优质高产品种,采用早稻抛秧和晚稻机插秧方式,着力精准施肥,落实病虫害绿色防控,挖掘区域双季稻模式周年粮食生产潜力。在宣州区杨柳镇、寒亭镇开展了早稻机喷播生产百亩示范。
强化调度督导服务。做好农情调度,通过省级农情调度系统,开展春播、春管调查,及时研判全市早稻面积分布和播栽进度,掌握灌溉、施肥、除草和病虫害防治面积,完成全市2023年度早稻和再生稻生产计划统计上报。完成早稻生产情况调查,分析掌握早稻播栽类型、面积、产量构成等生产形势。市县联动开展早稻草害防控、肥水管理等技术培训和指导,宣传早稻(再生稻)补贴政策,提高经营主体种植积极性和田管水平。(胡锋 记者 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