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赋彩乡村 文化激活振兴
——宣州区“和美乡村·家门口的村晚”走笔
从盛夏“烟羽杨柳”的清新启幕,到深秋“古韵孙埠”的激扬飞扬,12月10日,第十场“和美乡村·家门口的村晚”唱响宣州大地,燃情隆冬时节。
十场“村晚”,十场送到家门口的“文化大戏”,十场送达田间地头的“文化大餐”,架起文化惠民的“连心桥”,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十场“村晚”,送到家门口的是歌声与欢笑,送到心坎上的是党委、政府满足农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殷切关心和阵阵暖意。
用艺术赋彩乡村,用文化激活乡村发展,宣州“家门口的村晚”好戏连台、精彩不断。
根植沃土——
演的是乡亲唱的是乡音
“家门口的村晚”,就在家门口。
首场演出在宣州区杨柳镇杨柳社区滨河广场拉开大幕,7月12日,炎炎夏日里,近千名群众闻讯赶来了。
“村晚”,一个大伙都新鲜的词,带来的是全新的体验。
72岁的村民胡明霞是观众又是演员,和老姐妹们一起上台表演了广场舞《中国脊梁》。胡阿姨很激动,一个劲地说:“没想到村晚会在家门口哩,没想到还能登上舞台哩!”
这正是“家门口的村晚”最鲜明的特色——
演给群众看,也让群众演。群众是观众,也是主演,在“家门口”享受沉浸式文化体验,在“村晚”中收获满满的存在感、现场感和自豪感。
宣州区文化馆馆长马荣是首场“村晚”总导演,介绍了“村晚”的由来:党的二十大以来,宣州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举办“家门口的村晚”,就是希望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的根在基层,只有扎根沃土,才能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根植沃土,“村晚”演的是乡亲,唱的是乡音,地域特色鲜明。
在水阳,原创歌曲《水阳谣》旋律悠悠;在养贤,相声《礼仪漫谈》契合“养老福地·贤孝之乡”的特征;在溪口,舞蹈《茶香中国》凸显茶乡底蕴……
根植沃土,“村晚”传递着深深乡情,勾起了浓浓乡愁。
“家门口的村晚”,不仅家门口的人在看,当地政府组织大巴接来四乡八镇的乡亲一起看,还有在外地工作生活的家乡人特地赶回来看。十场累计逾万名群众现场观看,网络直播10场,在线观看人数超5万人次。
每一场“村晚”都有网友留言:为“村晚”点赞,祝家乡越来越好。11月16日第七场“村晚”结束后,网友这样写道:“主办方尽职尽责,演职人员用心用情,广大群众满心满意”。
守正创新——
送文化下乡“种”文化在乡
十场“村晚”,守正创新,守住本土文化深深的根。
皖南花鼓戏、皖南皮影戏、皖南旱船、洪林大鼓、水阳太平灯、黄渡板龙……一个个地方非遗,登台亮相,大放异彩。
第三场,七“溪”之约·爱在心“口”专场恰逢七夕。
“村晚”现场成为婚礼现场,六对新人在3000名观众见证下,山水为证、日月为鉴,举行了一场传统中式婚礼。新娘汪芸幸福得像花儿一样:“在家门口的‘村晚’,度过了终生难忘的浪漫七夕夜。”
守正,培植乡土文化人才厚土。
杨柳村民周光明是知名本土网红,“村晚”上高歌了一曲黄梅戏选段《三说媒》,个人抖音账号同步直播,出场3分钟圈粉十多万。他说:“村晚”为我们文艺爱好者搭建了展示才艺的舞台,希望以后还能登上“村晚”,为家门口的人也为直播间的粉丝带来快乐。
创新,舞台从田间地头到工厂园区。
第二场“浴”见寒亭,宣州智能卫浴产业园近千名工人与2000多名当地群众,共享欢歌笑语。
寒亭镇党委书记王跃感受很深,“村晚”丰富了工人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大家汲取了有力的精神养分,提振了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创新,内容从“独乐乐”到“众乐乐”。
第九场魅“狸”长合区,特地邀请了一河之隔的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的文艺工作者,共同登上“村晚”舞台。
来自高淳的演员夏小玲带来了《高淳秧歌》,她兴奋地表示,高淳狸桥地相近人相亲,“一上台就感觉亲切得不得了!”高淳区音乐舞蹈协会秘书长杨国平认为,“村晚”促进了跨区域文化交流合作,“两地文艺工作者以这次活动为契机,同台献艺、结缘结亲。”
创新,立意从文化惠民到传播新时代文明新风尚。
每场“村晚”,主持人都会与现场观众互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是什么?”“宣州精神的内容是什么?”“十大暖民心行动有谁知道?”……一问一答间,政策宣传、理论宣讲春风化雨、入脑入心。
还特别设置了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本土有代表性的先进人物访谈,把表演的大舞台化为传递正能量的大讲台,滋润民心、德化人心。
十场“村晚”送文化下乡,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种”文化在乡,让群众在“文化大餐”中接受新思想、新理念、新观念的洗礼。
激发活力——
提升农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家门口的村晚”,热在乡村,乐在群众,农文旅深度融合,激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澎湃动能。
十场“村晚”,十个主题,展现宣州好山好水,彰显特色产业特色文化。
“烟羽”杨柳,展示杨柳镇皖南烟叶种植和家禽养殖两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七“溪”之约现场发布了溪口镇旅游宣传语:“溪山行旅游、养心养口”。溪口镇镇长余义报感到“村晚”提升了溪口的知名度,为下一步做好文旅、茶旅、农旅文章提供了新思路。
第四场“蟹”逅水阳,正值9月23日中国农民丰收节。
这台“村晚”不仅洋溢着庆丰收的热烈氛围,现场还搭建了农产品销售展台,主打推荐“千年金宝圩·幼蟹第一镇”。33家参展农业企业带来了螃蟹、水阳三宝、宣木瓜等当地特产,宣木瓜生活馆负责人依玟在现场直播带货,台上舞得正欢,台下直播流量爆棚,“直播间的用户们边看村晚边下单。”
“浴”见寒亭,突出宣州卫浴产业;魅“狸”长合区呼应长三角(产业)合作区大背景,宣州经开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刘高看中了“村晚”背后的价值:“特别是与高淳区的文化相融,有力促进了两地经济交融,让长合区宣州片区这块金字招牌更闪亮。”
用艺术赋彩乡村,用文化激活乡村发展,这正是宣州区办好“家门口的村晚”题中之意。
十场“村晚”,激发了振兴活力。正如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杜霖所言: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的引领。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铸魂工程,乡村文化振兴有力提升了农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下一步,宣州区将认真贯彻全省扎实推进繁荣兴盛的文化强省建设大会精神,按照市委五届五次全会提出的“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要求,继续加强对乡村文化事业发展的政策支持、要素保障,“把‘家门口的村晚’打造成熠熠生辉的文艺品牌,汇聚起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强大力量。”
十场“村晚”,打造了一支由乡土文化能人、民间艺人和非遗传承人组成的“文艺轻骑兵”。宣州区已建立乡土文艺人才储备库,广发“招募贴”,拓展“粉丝圈”,抓好“传帮带”。
十场“村晚”,为农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还将以更新颖的形式、更丰富的内容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我在宣州把你等候……”伴随着《最忆江南是宣州》的动人旋律,第十场“廿年奋斗·筑梦高新”专场在掌声与欢呼声中落下帷幕。
从一到十,好戏还在继续。下一场“家门口的村晚”一定更精彩、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