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变风景为“钱”景——广德大力实施“竹乡画廊”旅游风景道建设
来源:宣城日报 作者:记者 王肖肖 发表时间:01-25 08:50

竹乡风景鸟瞰。胡六青 摄

骑行“竹乡画廊”中。汪世军 摄

日前,第二批“安徽省旅游风景道”拟入选名单公示,广德市“竹乡画廊”旅游风景道成功入选。“竹乡画廊”是一条集旅游观光、现代农业、文化展示、休闲体验等于一体的旅游风景道,以山水竹乡为特色,招引澄德现代庄园等新业态,打造四合书屋等网红打卡点和大溪坞驿站等景观节点,呈现万亩竹海生态之美,展示红色非遗人文之美,体验自驾骑行运动之美。

一个风暖日丽的冬日,记者来到位于广德市卢村乡笄山村的笋-竹智能监测物联网关键技术研究推广项目基地,竹涛阵阵,风光绮丽。“大家都知道春天有春笋,冬天有冬笋,我们这里夏秋季节,还有鞭笋。”广德市林业发展中心正高级工程师方明刚指着眼前一片枝繁叶茂的竹林介绍道,“笋子娇贵,对温度、湿度要求严格,有了智能监测物联网感知系统,就能精准监测和调节生长环境,助笋丰产、助农增收。”

方明刚是省、市、县三级遴选的科技特派员,被派驻到卢村乡笄山村开展科技结对服务,并针对笄山村需求,研发推广新技术,建好竹林高效经营示范基地。他所说的“笋-竹智能监测物联网系统”,就是通过各种传感器、检测节点和便携式检测设备,安装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信息采集和汇聚,再通过多种协议的广域网接入互联网,形成兼具系统性和整体性的竹子生长过程智能化监测体系。

该基地位于广德“竹乡画廊”旅游风景道核心点位。目前,基地核心区面积40亩,周边辐射区260亩,正在全面实施“毛竹林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推广”“毛竹四季笋生态高效培育关键技术研究”“笋-竹智能监测物联网关键技术成果推广”等5个研发推广项目,带动笄山竹海1.5万亩毛竹林增产增收,促使竹资源优势迅速转化为经济优势。

“如今通过技术助力,毛竹林实现了一年四季产笋。一亩山轻轻松松实现收入1万元。”方明刚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亩年产冬笋约120公斤、春笋300至400公斤、鞭笋约150公斤及竹材1000公斤,年产值可从原来的亩均不足1000元增加到10000元以上。

广德市是“中国十大竹乡”之一,拥有近百万亩竹海。如何将竹海风景变为乡村振兴的“钱”景?近年来,广德市依托优越的地理区位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努力做好“竹文章”。2022年,广德市紧抓交旅融合试点契机,将“竹乡画廊”旅游风景道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一号工程”,以“建一条路、串一路景、兴一方产业、富一域百姓”为主要目标,重点推进乡村振兴行动,打造集便捷出行、旅游观光、现代农业、文化展示等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带。

“‘竹乡画廊’的建设对我的生活影响可大了,公路修好了,客车通了,物流车可以进村了,我们这里的高山茶叶、蔬菜、笋干等农产品就能运出去了。”村民周逢民经营着一家农家乐,他说道,“周末来‘竹乡画廊’游玩的人逐渐增多,客房也需要提前预订,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了。”

据了解,作为广德市的“一号工程”,这条借力竹资源打造的风景廊道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主引擎”,不仅串起笄山竹海、太极洞等8个A级景区,还连起291个规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吸引了新业态文旅项目20余个,建成民宿酒店60余家、农家乐140余家,全域旅游遍地开花。

此外,在“竹乡画廊”旅游风景道的成功探索下,广德市“四好农村路”建设如火如荼。去年,广德市已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项目60个,共计130余公里,完成投资近3亿元。如今,广德市实现了所有3A级景区通双向车道公路的目标,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成为广德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最强的民生工程。

【责任编辑:柳生】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