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入军营,一生军人情。
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公车平台队长刘礼泉是一名退役军人。退役转业回到家乡,虽脱下军装,但“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向前冲锋的“肌肉记忆”始终未曾忘却。
多年来,他以满腔热忱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解难帮困,先后帮助8名在战争中牺牲的烈士“找到”亲人,成立老兵国旗护卫队,守护国旗荣光;热心公益,组织参加公益救援1000余次,从洪水中救出18名被困群众,帮助农户销售滞销农产品1000余万元,驾驶科普大篷车开展科普宣传惠及乡村师生近万人。募集1000多万元物资帮助困难群众2万余人。
烈士回家的“提灯人”
“爷爷,有机会我带着家人到您的坟上去祭拜。”时针拨回到2023年7月14日,在市烈士陵园,杨双锁右手抚摸着英烈墙上詹家有的姓名,泣不成声。
詹家有是宣城籍烈士,1953年7月16日在东山战斗中牺牲,安葬于福建省漳州市东山战斗烈士陵园。家人只知道他1953年牺牲,并不知其葬于何处。
2023年6月23日,刘礼泉接到寻找詹家有烈士亲人的求助信息,在此之前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也曾多次寻找,却始终没有找到烈属。
刘礼泉暗自下定决心:7月16日,就是詹家有牺牲70周年的日子,在此之前,我一定要帮助他“找到”家人。
时隔70年,烈士户籍地地名几经易名,同年代的老人多已不在,寻亲难度极大。为了不漏掉其中任何一条线索,刘礼泉成立“我为烈士寻亲”突击队,走访了上百户人家,拨打了上千个电话,终于在6月25日晚找到烈士亲属。
从2023年至今,刘礼泉和他的“寻亲”团队辗转于宣城市7个县市区、50多个乡镇,收集整理烈士信息1000余条,成功帮助詹家有等8名烈士“找到”亲人,点亮了烈士回家“团圆”的灯塔。
作为退役军人,情系兵家人是刘礼泉的特殊情结。他坚持常态化组织志愿者对退役军人及家属进行生活帮助,慰问关爱老战士老党员、困难家庭120余户,并为他们带去慰问金、生活物资等。
五星红旗的“守护者”
“我在部队时是汽车兵,得到部队栽培,雷锋精神给我们很大影响。”
2001年12月,刘礼泉退役回到宣城,虽然脱下了军装,但雷锋精神已深深渗透到他的血液里。
2022年5月,在一次工作中,刘礼泉偶然瞥见一家商店门口悬挂的国旗脱了线、褪了色。当时他忙于活动,无暇细想。等工作结束回到家中,那破损国旗的样子却不停地在他的脑海中闪现。
“作为一名退伍老兵,学雷锋不仅要体现在助人为乐、爱岗敬业上,更要体现在用心展示国家形象、捍卫国家尊严上。”刘礼泉说。
想到此,刘礼泉当即来到那家商户家中。经他劝说,商户同意将破损国旗取下,由他转交给政府部门处理。这次的经历也让他萌生了一个想法:组建一支老兵国旗护卫队,维护国旗的尊严。
2022年8月,在多方帮助下,宣城市老兵国旗护卫队正式成立了。
队员们利用下班后、休息日的时间训练,站军姿、踢正步、学握枪、练敬礼,训练标准一切向军队看齐……
队伍训练成熟后,老兵国旗护卫队围绕“知国旗、爱国旗、护国旗”开展活动。目前已为多个学校培育20多支国旗护卫队伍,受邀参加学校和重大节庆活动开展升旗仪式100余次、督促更换国旗1000余次、赠送国旗1万余面、服务对象20余万人。
公益救援的“路途卫士”
“我的车突然爆胎了,我不会换车胎。”1月22日清晨,刘礼泉接到一通求助电话。放下电话后,刘礼泉来不及拿上伞,就开车来到求助地点。
那天正是最冷的一天,室外零下7℃。正下着大雪,为了让车主早点回家,刘礼泉拿出备用车胎,顾不上湿滑的地面,半跪在地上换车胎。外面太冷,手冻得有点不听使唤,刘礼泉一个人试了几次才将备用车胎换好。事后,他婉拒了车主的谢意,独自一人驾车离去。
这样免费救援的场景在刘礼泉的生活中时有发生,2019年,刘礼泉策划发起了“路途卫士”快速公益免费救援服务项目,解决偏远地区节假日或深夜车辆遇险救援难题,无论何时,只要车主求助,刘礼泉和他的救援队都会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免费救援。2019年8月10日,“利奇马”台风给宣城多地造成不同程度受灾,他紧急带领救援人员深入受灾地区进行救援及帮扶工作,从洪水中成功救出18人,安全转移500余人。2022年4月,刘礼泉多次往返于上海与宣城两地,免费为66个困难家庭送去“救命药”。
2022年,“路途卫士”公益救援项目荣获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如今,共有上千名志愿者参加“路途卫士”免费救援活动,救援次数达到1万多次,超万名车主从中受益。
军魂不变,军人本色。刘礼泉先后获得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候选人、安徽好人、安徽省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安徽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宣城市岗位学习雷锋标兵、宣城市道德模范等多项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