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旌德:“移”出文明范“易”出新风尚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发表时间:06-18 11:26

中新网安徽新闻6月17日电(陈超 智晨)今年以来,旌德县蔡家桥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党群服务中心,积极推进婚丧领域移风易俗改革向纵深发展,通过志愿服务、典型选树、文化惠民等举措,不断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厚植向上向善的文明乡风。

村规民约“约”出和美乡村新气象

“要弘扬美德,尊老爱幼;要礼貌待人,热情好客;要美化环境,爱护公物……”走进蔡家桥镇华川村,硬化路宽阔整洁,整洁有序的院落,处处展现着生机活力。文化墙上的村规民约,读起来朗朗上口,内容通俗易懂。

“我们村变化这么大,环境这么好,村规民约起了很大的作用,我们都干劲十足。”华川村村民喻银枝连连称赞。

为了让村规民约“接地气”“真管用”,蔡家桥镇按照“党支部牵头、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模式,突出党建引领作用,将红白喜事简办、反对封建迷信、孝老爱亲等内容写入村规民约,并公示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党员干部带头执行,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文明风尚,严格落实婚丧喜庆事宜“事前报备、事中监管、事后报告”工作制度,明确结婚彩礼和婚丧喜庆事宜操办规范指引,不断推动村民走出人情消费,走向乡风文明,让移风易俗宣传在村民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个个村规民约不仅挂在墙上,更融进了村民的心里。现如今的蔡家桥镇,环境优美、产业兴旺、治理有效,一幅和美乡村崭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道德评议“评”出基层治理新成效

高价彩礼、大操大办、邻里纠纷、村民陋习……一段时间以来,这些时常发生在村里的“小事”,成为困扰基层治理的难题。近年来,蔡家桥镇综合运用道德评议会等多种形式破除陈规陋习,将推进移风易俗与村民思想道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农民群众参与感、幸福感,形成崇德向善、和谐向上的民风,真正把移风易俗活动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自从村里有了道德评议会,邻里矛盾少了,出门也看不到垃圾了,村里环境变美了,村民素质提高了,人人都想争当最美庭院、星级文明户呢!”说起村里的道德评议会,村民们讲得头头是道。

蔡家桥镇各村道德评议会由党员、村干部、村民代表、新乡贤等组成,主要职责包括对各类先进典型进行评选推荐,进行移风易俗宣传,参与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调解以及推动评议会作用更好发挥。平日里,村民们都愿意将自己遇到的事情在道德评议会上唠一唠。

华川村党支部书记王宏明带着村民们再次说起了这些发生在村民身边的“小事儿”,大家认真地听着,并不时点头赞同。你一言我一语,道出的是更多文明动人的故事。

近年来,蔡家桥镇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深入推动移风易俗,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村级自治组织作用,用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教育群众、影响群众、感化群众,着力营造移旧俗、除陋习、倡新风的良好社会氛围。

文化惠民“惠”出百姓幸福感

“走,跳广场舞走……”每天吃完晚饭,高溪村文艺骨干便组织该村10多名姐妹们,踏着律动的节奏,跳起欢快的舞蹈。“每天跳跳广场舞,不仅能让自己的身心愉悦,还能锻炼身体,让身材变得苗条健康。”正在学习广场舞的仰琴琴笑着说。

近年来,蔡家桥镇把文化惠民工程作为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有力举措,结合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和美丽乡村建设,在整合农村现有文化活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基层服务点建设等资源的基础上,利用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阵地,搭建群众自娱自乐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截至目前,全镇累计建成农家书屋9个、乡村舞台8个,村级文化广场8个。

环境美了、风气好了、生活舒心了……如今的蔡家桥镇,逐步实现婚丧事宜规范化、民间习俗文明化、移风易俗常态化,讲排场、比阔气的少了,做公益、献爱心的多了,“份子钱”降了,文明乡风逐渐深入民心,群众精神风貌也焕然一新。

【责任编辑:柳生】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