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党的领导激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
来源:《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26日   第 09 版 作者:欧阳淞 发表时间:06-26 08:44

党的领导激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历史行进到了2012年11月,随着党的十八大的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国内考察,便选择了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广东;党的十八大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个三中全会,便确定全面深化改革为全会的主题。这些都明白不过地向中国、向世界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新时代将是一个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将因为全面深化改革而进一步获得呼啸向前的持久动力,而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继续赋能的,正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

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复兴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曾经提出:“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他还警示,如果搞得不好,就会被开除“球籍”。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响亮发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并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此后,我们党又提出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还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一步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在实际工作中,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都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化,在战略上不断完善,在实践上不断丰富,在领导上不断加强,持续推进着我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严密组织体系和严格组织程序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通过召开重要会议郑重确立党的领袖的核心地位、确立党的创新理论的指导地位、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定党的奋斗目标和战略部署、选举党的领导机构等,是党最重要的政治规矩和制度安排,是党实行领导、加强和改善领导最有效的措施。党的不少重要会议因此而富有重大建树,因此而在党的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会议。它们以铁一般的事实向世界宣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激发了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是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中国急需赶上时代;从国内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文化大革命”虽然结束了,但长期“左”倾错误指导思想的影响还存在,使“文化大革命”错误的彻底纠正受到严重阻碍。国内外大势呼唤中国共产党尽快就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政方针作出政治决断和战略抉择,以改变党和国家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国内外的热切期盼中召开,这次全会全面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强调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这次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重新确立了党的政治路线;这次全会决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增选了中央领导机构成员,重新确立了党的组织路线。这次全会前后,邓小平理论开始逐步创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带来的一系列根本性转变,彰显了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决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伟大觉醒,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春风吹拂下,神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拨乱反正全面展开,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有步骤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走上正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和领导体制得到健全,国家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思想的解放、政治的昌明、教育的勃兴、文艺的繁荣、科学的春天。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到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40万亿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进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

时间来到了2013年。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时间过去了35年。经过35年的持续奋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能在国际社会赢得举足轻重的地位,靠的就是坚持推进改革开放。但与此同时,国内外环境也在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国家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比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部分群众生活困难,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关键仍然在于深化改革。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指出:“中央决定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这个有利契机就全面深化改革进行部署,是一个战略抉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合理布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形成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新的突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次总部署、总动员,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之所以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是因为这次全会实现了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推动改革开放开创新局面;是因为这次全会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强大动力;是因为这次全会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以强大动能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是因为这次全会科学回答了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改、为谁改、怎么改等重大问题,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是因为这次全会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设走过“前半程”的基础上,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总体角度擘画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宏伟蓝图,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设顺利进入“后半程”;是因为这次全会从人民和民族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全面改革,进一步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因此而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理论意义、历史意义和时代意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出一系列改革方案,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啃下了不少硬骨头,闯过了不少急流险滩,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局面,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构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我国的经济总量从2013年的59.3万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26万亿元,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平均贡献率超过30%。党和国家事业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党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这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伟大实践和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中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

今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今年7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会议认为,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必然要求,是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建设更加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然要求。正是基于这些重要分析,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全党发出了“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号召。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我们党在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要保证国家统一、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市场统一,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要顺利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必须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更好发挥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启示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才能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才能有力应变局、平风波、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机,才能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进一步加强党对改革的全面领导,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改革是充满艰辛的伟大事业,实践一再证明,在重大历史关头、重大考验面前,领导力是最关键的条件,党中央的判断力、决策力、行动力具有决定性作用。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理论指导是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关乎改革成功与否的根本性问题。党确立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成果,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两个确立”是新时代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党和人民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对推进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就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首先要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这是全党共同的政治责任。要把对“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深刻领悟转化为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实际行动,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正确对待利益格局调整,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政令畅通,坚定不移落实党中央改革决策部署。

进一步加强党对改革的全面领导,必须增强战略定力,牢牢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是一个大国,不能出现颠覆性错误。”这里所说的颠覆性错误,就是指根本性、方向性错误。因此,我们要把牢牢把握改革的方向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就非常明确地规定了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面对各种风险考验,我们既要有闯的勇气、干的劲头,更要有战略定力和底线思维。要坚决守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条底线,坚决反对任何改变社会主义制度性质的图谋,坚持一切从当代中国的实际出发,该改的坚决改,不能改的坚决守住,牢牢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和领导权、主动权。

进一步加强党对改革的全面领导,必须落实领导责任,严密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要加强领导班子和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要深化机构改革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坚持以严的基调正风肃纪,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使我们党坚守初心使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今年7月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中国人民必将在党的领导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作者为原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责任编辑:柳生】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