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流行季将至! 安徽疾控提醒
预防措施重点在于防蚊和灭蚊
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美洲地区通报登革热病例超过300万,为去年同期的3倍;我国周边的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登革热疫情较去年同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登革热流行季将至,安徽疾控提醒大家,请注意防范。
每年的5~11月是登革热的传播流行季节
安徽疾控提醒,登革热流行与伊蚊滋生有关,每年的5~11月是登革热的传播流行季节,流行高峰是7~9月。随着气温上升、降雨增多,我省将面临登革热病例的输入和传播风险。
什么是登革热?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感染引起的由媒介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突起高热,伴全身肌肉、骨关节疼痛,皮疹,淋巴结肿大等为主要症状。
登革热流行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和非洲南部等热带、亚热带国家和地区,我国南方省份曾出现过登革热暴发流行。
人与人之间不会传播登革热病毒
登革热是如何传播的?登革热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患者→伊蚊→健康人”,登革热患者或隐性感染者被伊蚊叮咬之后,登革热病毒会在伊蚊体内增殖8~10天,之后伊蚊会通过叮咬将病毒传播给健康人。人与人之间不会传播登革热病毒。
我国登革热的传播媒介为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俗称“花蚊子”。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在我国分布广泛,登革热病例输入后存在传播风险。
图注:埃及伊蚊(左)、白纹伊蚊(右)
人群对登革病毒普遍易感,潜伏期一般为1~14天,多为5~9天,但也有部分人群感染后不发病,即隐性感染者。
感染登革热体温可在24至36小时内升至39~40℃
感染登革热有哪些症状?登革热的典型症状可以归纳为:突发高热+三红征+三痛+皮疹。突发高热:体温可在24至36小时内升至39~40℃;三红征:即面、颈、胸部潮红;三痛:剧烈头痛、全身关节痛、肌肉酸痛;皮疹: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皮疹。
前往登革热流行国家或地区的人员应该如何预防?安徽疾控提醒,在出行前要“三准备”,了解当地登革热疫情概况;提前准备含有避蚊胺、避蚊酯等成分的驱蚊剂;准备浅色长袖衣裤。旅途中“三注意”:注意防蚊叮咬,尽量穿着浅色长袖衣裤,身体裸露部位涂抹驱蚊剂,住宿尽量选择安装有纱门、纱窗的地方;注意蚊虫孳生,及时清理居住地室内外积水;如出现发热等异常症状及时就医。
归国后“三留意”:入境时需留意,若出现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向海关申报;回国后2周内需留意,若出现登革热的典型症状,及时就医并告知接诊医生旅行史,避免延误病情;居家或住院治疗时需留意,做好防蚊隔离,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活动,避免登革热疫情进一步传播和扩散。
登革热预防措施重点在于防蚊和灭蚊
普通公众应如何预防登革热?安徽疾控提醒,防蚊灭蚊很重要,登革热预防措施重点在于防蚊和灭蚊。清除各类积水,控制蚊虫孳生地是防治蚊虫的根本措施,具体方法有:保持住家及周围环境卫生整洁,清除各种卫生死角和垃圾;翻盆倒罐,及时清理住家及周围各类无用积水;人、畜饮用水容器或其他有用积水容器建议3~5天彻底换水一次;家中减少种养水生植物,对于已有的水生植物,建议3~5天彻底换水一次;住家及周围景观水体,可放养观赏鱼或其他种类食蚊鱼。
日常保持工作地、居住地环境清洁,房间内可安装蚊帐、纱门、纱窗或使用蚊香、灭蚊拍等方式进行防蚊驱蚊,还可以用杀虫喷雾剂对房间实施灭蚊处理。外出时可随身携带驱避剂,尽量不在蚊虫活动高峰时段在树丛、草地、垃圾桶旁等地逗留。出现疑似症状及时就医非常有必要。
如发病前14天内曾有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逗留史,或生活的城市有登革热疫情发生,当出现突起发热等上述典型症状时,应考虑自己有感染登革热的可能。此时应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可疑旅居史,以尽快得到诊治,避免延误病情。
大皖新闻记者 叶晓 徐琪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