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晚上7点,市区北门老街锣鼓喧天,一场别开生面的民俗文化表演——郎溪县梅渚镇定埠小马灯在这里精彩上演,引得市民纷纷驻足观看。
展演现场
小马灯极具胥河沿岸吴越文化特色,已经成为郎溪县文化身份的重要特征之一。据郎溪县梅渚镇文旅办负责人程寨军介绍,此次跑马灯共有24个小孩,扮演《三国》和《岳传》故事中的刘备、关羽、岳飞、金兀术等角色,称“十匹马”,每个角色身后配有“搭伴”一人。因表演者多为十岁左右孩童,所以又称小马灯。
在锣鼓声的伴奏下,一群头顶花冠、身着戏袍、腰别马灯的孩子们“粉墨登场”,刘备、关公、诸葛亮等人物形象,随着孩子们的演出重现在人们眼前。队伍的前后,还各有一名男孩扮演马夫。最逗乐的,是两个最小的孩子扮演的小丑,“小丑”手捏一柄小破扇子,在表演的队伍里前后穿梭嬉戏,引得观众开怀大笑。
“爸爸,你看,那个哥哥骑得是马吗?”马灯演出道具很多,最醒目的非“马”莫属。“马”实际上是竹马,一般用竹篾分头尾两节扎制而成,表面糊上纸或缝上纱布,系在舞者的前腹和后腰上,犹如人骑在“马”上。
随着锣鼓节奏的加快,跑阵便开始了。只见“十匹马”及其搭伴,随着大小锣鼓音乐声不停变换阵式,一字长蛇阵、二角阵至八角阵、双排龙门阵翻梅花阵……阵法繁复把观众看得眼花缭乱。那咚咚咚的鼓点犹如战场上的战鼓,嘟嘟的喇叭声像战马嘶鸣;那穿梭的马灯队,仿佛是千军万马在冲锋陷阵,灵动的跑演让现场市民不停地拍手叫好。
“我在队伍里担任的角色是刘备夫人,学习小马灯我觉得很骄傲,为非遗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12岁的刘伊佳告诉记者,她学习小马灯已经有一年了,每个星期都会排练,虽然有时辛苦,但很开心。
小马灯跑得好不好,领头人很重要。周睿表示,作为小马灯跑阵的领头人、前马夫的扮演者,他每次排练都很用心,希望可以把队伍带好,让更多人感受到这一传统民俗的魅力。
演出到高潮时,马灯队排列成“天下太平”四个大字,把老百姓最美好最朴实的祝愿表达出来。
据了解,小马灯无图谱,只是口传心授,也因各种历史问题一度濒临失传,传承与发展陷入困境。为了不让这项非遗文化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郎溪县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让这一艺术形式焕发出新的生命力。2010年被列入安徽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个活动办得好,很有过年的氛围感,感觉又回到了小时候。”居民张阿姨赞道。当晚虽然温度低,却也挡不住市民们看灯的热情。大家一边看,一边喝彩。每到精彩之处,大家还纷纷拿出手机拍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