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叫南都公益基金会的机构,它的理事长徐永光最近将陈光标的高调慈善贬称为“暴力慈善”,徐永光本人算得上是“专业”的慈善人士,他的专业性还表现于在自己做着慈善事业的同时,还会不断地贬低打压别人的慈善行为――那些凡是与他的理念不一样的。
大老板陈光标高调做慈善的方式,究竟有多少人会看不惯?我相信许多,包括曾经的自己,但如徐永光以“暴力慈善”对陈光标慈善行为的定义,我仍然无法接受,“暴力”是一个纯粹的贬义词,再加上“慈善”这两个字,陈光标的行为在徐永光的解释下已经完全从“善”变成了“恶”,从“慈善”变成了“慈恶”。
但徐先生你能有什么证据证明一次一次亲身赴险救灾、发钱的行为真是“恶”呢?
以前,徐先生曾说陈光标式的慈善是布施式的慈善,这旧时代的“布施”该是新时代的“慈善”的源头吧,我更不明白的是,布施行为无论在中国还是国外,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它都比“慈善”有更长久的历史和更深厚的认同,或者说现在的“慈善”就是从前的“布施”发展而来的,为什么今天有了你的慈善就要推翻别人的布施呢?
排斥别人的慈善者,莫如说是伪善。
好人,他到底是一个你完全可以接受的那种好人,还是你并不完全接受的那种好人,你接不接受,这都不影响他是好人。
谁想否定陈光标先生是个好人,办法只有两个:
一个是拿到确凿的证据说陈光标的钱不是好路子来的,是贩烟土和开妓院赚到的;另一个是你比陈光标个人捐出更多的钱,你可以说,我是比陈光标是更好的好人。
前几天去常州,也遇到两个好人。
一个,是叫林建利的温州商人,在常州做生意已经多年,很壮实的中年人。
2009年3月22日的常州,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一名女子落水,带女儿路过的林建利见状脱下衣裤交给女儿“好好看着”,然后冒着春寒跳入河中将女子救起,泳技颇佳,事后穿上衣裤悄悄离开,当场的人们只为帮那个女人而忘了救人的人,幸好这动人的一幕被一名网友全程拍照记录下来,当晚就用一个图文并茂的帖子发布到了常州化龙巷论坛上,但记者们费好天大的劲还是没找到这位“背影英雄”,后来,林的女儿在学校写了一篇作文,就是写自己的父亲,老师才找到了这个大好人。
林建利说自己的个性深受父母的影响,从小父母就教他做好人,13岁时因为水性好还救过一个小伙伴,上完高只只因半分需要交2000元钱才能农转非不成,跟着一个大哥下海经商,打拚至今。
林建利与陈光标,无论是年龄、外形还是行善理念都非常相似,是那一代普通中国人的典型,他们都有强烈的回报社会的愿望――虽然这个剧烈变动的时代说不上给他们这一代带来到多少好处,若说好处,也只是发展的机会不错,但他们知足而感恩。
还一位,是个女人,叫朱沙。
我见到的朱沙,很年轻,我估计她不到40岁,不想她说自己已经50多岁了。
她说,可能是因为自己常常献血的缘故,身体的新陈代谢比较旺盛,能保持年轻。这可以供很多想保持青春的女孩子、女明星们参考一下。
关于朱沙,如“常州献血网”这样的专业性网站上事迹传得很旺盛。
1994年,34岁的朱沙还在常州酿酒总厂的保健药房工作,献了第一次血,400毫升,厂里奖励她500元营养费,这笔钱在那时不是小数目,那年代,我也曾为献血受到公司的几百元奖励激动得觉得很光荣过;朱沙把这笔钱全部交了党费,之后,她不再在厂里报名而是悄悄地到街头采血车或献血屋献血,每半年1次:上半年是3月23日,下半年是9月23日,从未间断――她不在厂里报名,就不会有奖励,朱沙就这样成了无偿献血者,至今,这位看似柔弱的江南女子已累计献血接近90次,其中全血42次,血小板43次(每次算全血800毫升),总量达4万多毫升,朱沙献的血已是她全身血液的近11倍;若按救助一个病人平均需要800毫升血液计,而她所献的血已能救活近54人。
什么是真正的大慈大善!
无偿献血,正如那个转身离去以背影当好人的林建利,正是如日常所能听到的那个词:低调。
但,2007年12月,常州市启动成立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开始面向社会招募志愿者,第一个电话打给朱沙,此后,朱沙每天清晨8点半都会出现在常州局前街上的献血屋,周六、周日,朱沙的岗位又转至红星影剧院门口的移动献血车上,她把献血和宣传献血作为了一个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