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铜陵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纪实之三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09-11 17:11

和谐之城的幸福密码 ——铜陵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纪实之三

1200多年前,诗仙李白在这里挥毫写下千古绝句:“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 ”今天,精致大气的铜陵更是让人流连忘返。 2012年全省各市居民幸福指数排名,铜陵市排名第二;今年铜陵市首捧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社区综合体制、大社保体制、城乡一体化改革等领域先行先试,一个个“铜陵模式”叫响全国。

多年来,铜陵市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创建成效的第一标准,通过一系列惠民、便民、安民、乐民的举措,给群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铜陵人在文明创建、共建共享中找到了幸福密码。

公共文化滋养城市心灵

——国际铜雕艺术节走向世界,农村“文化墙”覆盖60%行政村

横跨铜陵长江大桥,进入铜陵主城区的第一道大门名为“山水之门”,这座主题铜雕是独具特色的城市名片。步入草木掩映的国际铜雕艺术园,35件国内外艺术家的作品展示了铜雕艺术的独特魅力。原国家建设部总规划师、全国城雕委常务副主任陈晓丽等专家对全国城雕建设的“铜陵现象”赞赏有加。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天井小镇文化旅游区、青铜帝国铜文化产业集聚区、国际铜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各呈异彩;中国(铜陵)青铜文化博览会、社区文化活动月、农村文艺调演等大型文化活动人气十足。凤丹文化节、老洲风筝节、大通镇美食文化节已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品牌,铜陵牛歌、钟鸣竹马灯入选省级非遗名录,国际铜雕艺术节成为铜陵文化走向世界的舞台。

同时,深入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等五大文化惠民工程,相继建成1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41个农家书屋,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形成了以市县文化馆和图书馆为重点、乡镇文化站为基础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农村精神文明蓬勃发展,先后在110多个示范村创作墙体书画3000余幅,绘画面积2万多平方米,“文化墙”覆盖全市60%行政村,实现了既送文化下乡、又植文化入心。

“城在青山绿水间,人在鸟语花香中,四季常青风光美,自然文化两相融”。从生产生活到精神追求,铜陵人在实践中锻造了“古朴厚重、熔旧铸新、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铜都精神”。这种精神又在文化的滋养中日益丰满。

民生工程播撒金色阳光

——滚动实施民生工程219项,惠及95%以上城乡居民

9月初,73岁的刘从芳告别煤矿棚户区,住进刚建好的福景东方城小区。拄着拐杖在敞亮的新家里走来走去,刘老太不由得眉开眼笑:“没想到,这辈子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 ”

作为工矿城市,铜陵市棚户区共有56处、3.92万户、187.5万平方米,占城市居民户数的27.6%。2007年以来,该市将棚户区改造列为“一号民生工程”,致力改善市民居住条件。市住房和建设委副主任罗芙蓉说,全市29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开工建设安置房3.68万套,目前竣工2.13万套,有数万市民走出“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棚户区。

民生工程项目由群众提出,过程由群众掌握,效果由群众评议。 “我们把这叫做百姓点菜、政府买单。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必胜说。一些中老年人爬山晨练,带着收音机不方便。 10位市民联名写信,希望能在晨练的山上架起广播。这个建议经评议后被采纳,于是有了“广播落地”工程。

铜陵市主动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把创建指标与民生工程相结合,不断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新增财力向民生工程、创建领域倾斜,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2007年以来,累计投入财政资金41亿元,滚动实施民生工程219项,实施民生工程的项目数在全省居多,民生工程的标准在全省居高,民生工程的覆盖面超过全体城乡居民的95%,广大群众从中得到实惠,理解、支持、参与创建的热情空前高涨。

社区改革打造幸福家园

——社区综合体制改革变四级管理为三级服务,铜官山区成为首个“全国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

“现在找家政,打‘一拨就灵’,社区帮忙找,一个小时10元,不仅做家务,还陪我们聊天。 ”家住朝阳社区爱国东村的李建华老人高兴地说。她说的“一拨就灵”是铜官山区社区信息服务中心热线电话“2881890”。依托这个信息服务平台,该区在全省率先打造15分钟生活服务圈,仅2012年,就为居民解决求助事项1.5万余件。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传统社区管理模式和工作机制很难满足城市居民的多样化需求,建立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势在必行。 2010年7月,铜陵市在全国率先实施以“撤销街道、强化自治、提升服务”为核心的社区综合体制改革,“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管理变为“市—区—社区”三级服务,减去的是行政层级与管理成本,提升的是政府效能与公共服务水平,强化了居民“自己做主”的自治意识。

大社区带来大变化。改革后,每个社区直接为群众服务的工作人员由7~12人增加至22~40人,每个社区的工作经费由3万元左右增加到30~50万元,而社区居民文化活动用房面积,则由9400多平方米增加到18000多平方米,翻了近一番。铜官山区阳光社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丁庆胜说:“这样一来,社区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得到强化,居民看病就医、文化娱乐、社会治安、就业社保等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2011年,铜官山区被民政部批复为首个“全国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

“让城市更靓丽、让市民更幸福”,铜陵市向着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奋勇前行。(记者 吴林红)


【责任编辑:】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