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古宣城境内山越人迷踪考略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04-18 22:44

  “山越”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灵帝纪》:“建宁二年(169年)九月,丹阳(郡)(注:郡治今宣城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山越围太守陈夤,夤击破之。”胡三省《资治通鉴》注解:“山越本亦越人”,因其“依阻山险,不纳王租,故曰山越。”《十七史商榷》卷四十二亦载:“案山越者,自周秦以来,南蛮总称百越,伏处深山,故名山越。”

  山越人祖先越人的来历

  山越人的祖先为越人。越人作为人类一个独立的种族冠名约在公元前1888年左右,源于大禹的五世孙少康即位时。《吴越春秋》记载,公元前2062年左右,大禹巡行天下至长江以南,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南的会稽山会见四方诸侯,封有功,爵有德,死后葬在会稽山。大禹死后,其子夏启继承禹的王位,建立了华夏大地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后迁河南定都,以九鼎定天下九州。夏启即位后,每年春、秋两季派人到江南祭祀父王大禹,并建宗庙。传至少康即位时,夏王少康担心大禹后代香火断绝,派庶子无余到会稽为大禹守冢。无余不仅不感激自己的父亲,反而恨其将自己抛弃到远离都城、荒无人烟、到处是瘴气肆虐的江南,但又不敢抗争。无余到江南后一方面恭敬地供奉着祖先夏禹,一方面很少与中原王朝往来,自己顺从了江南原住人的生活习俗和风俗,和当地居民一样,“断发文身”,在山丘河谷间过着“水耕火耨,饭稻羹鱼”,居无定所的生活,并着手建立了江南历史上第一个包括古宣城在内的奴隶制国家——越国。吕思勉《中国民族史》说:“自江以南则曰越”。贺循《会稽记》载:“少康,其少子号曰于越,越国之称。”

  “无余”只是古宣城境内越人的最高统治者。宣城境内最早的土著居民——越人祖先,新旧石器时期,开始在古宣城境内的山地、平原地区形成聚落。7000多年前,开始栽培水稻,以大米为主食,建造和居住干栏式长屋,穿上树皮、兽皮和野生植物纤维织成布料的服装,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勇敢勤劳,积极进取,开创了“稻作文明”。

  古宣城境内的另一支越人来自华夏文明的发祥地——黄河流域,其先祖是在与炎黄、东夷部落争霸中战败,为了保证种族不被灭种,被迫迁徙至林莽密布、瘴气横行的包括古宣城在内的长江中下游一带。正是由于此种原因,约公元前21世纪,大禹治水成功后,舜将首领之位禅让给禹。禹为了寻找在与其先祖争霸中消失的部落,越过洪水滔天的长江,巡行天下至长江以南,来到古宣城境内。

  越人夏王朝称“于越”;商王朝称“蛮越”或“南越”;周朝称“扬越”、“荆越”。

  越人内部争斗

  “无余”创建的越国,一直保持着比较落后的生活习俗,很少与中原地区发生联系。直至传到第38代越王允常(前538-前497年在位)时,与太伯、仲雍兄弟俩创建的吴国发生矛盾,并相互攻伐。允常死后,其子勾践(前497-前465年在位),于周元王姬仁三年(前473,越王句践二十四年)灭吴国,此后将国土扩展到了今山东东南部,并在徐州与齐、晋诸侯会合,为越国最强盛的时期。

  周赧王姬延九年(前306,楚怀王廿三年),楚威王芈(mǐ)姓,(原名熊商,楚宣王之子,前339年-前329年在位),乘越国内乱兴兵伐越,杀越王无强。越国贵族四散而逃,各族子弟们竞争权位,有的称王,有的称君,皆向楚国朝贡,散居在今浙江至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时地名交趾)范围内,或称“吴越”(今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地区)、或称“闽越”(今福建省境内)、或称“扬越”(今江西省、湖南省境内)、或称“南越”(今广东省境内)、或称“西瓯”(今广西省北部地区)、或称“骆越”(今越南北部和广西省南部地区)等等,史书上统称“百越”(百者,泛言其多)。《汉书·地理志》注引臣瓒曰:“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 (上)

【责任编辑:】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