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年俗乡情韵味浓:安徽各地年俗风情不一各有特色
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作者: 发表时间:01-21 16:34

农历新年即将来到。在辞旧迎新的日子里,襟江带淮的安徽,各地年俗风情不一,各有特色。虽说随着时代的进步,有些习俗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但无论怎样,阖家团圆总是不变的追求。

徽州扫尘迎新送灶君

在徽州地区,过年时,徽州人无论身在何处,都要在除夕前赶回家与亲人团聚,当地至今还流传着“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说法,这是因为古时徽州人在外经商多,与家人离多聚少,而春节恰逢农闲,最为适宜探亲访友。

徽州各地过年习俗大同小异。一般说来,进入“腊月”(农历十二月),过年的气氛就慢慢浓起来了,主妇们洗洗涮涮,上上下下进行大扫除,俗称“扫尘”——扫去一年的尘埃,迎接新年的到来。而无论经济条件如何,每家都要提前腌制一些咸鱼咸肉、磨淀粉、做豆腐等,称之为“备年货”。腊八过后,家家开始宰年猪,互相请吃杀猪酒,之后开始裹糯米粽,炒花生、蚕豆,熬麦芽糖,做芝麻糖、冻米糖等,这些都是过年待客必不可少的茶点。

农历腊月二十四,徽州俗称“小年夜”。小年这一天,家家都会备足香烛鞭炮恭送“九天东厨司命灶君”上天奏事,俗称“送灶”,祈求灶君在玉皇大帝跟前多说好话,保佑一家人畜平安。同时还要给祖先上坟,祈求祖宗保佑,迎接祖宗来家过年。大年三十除夕这天,是徽州人整个过年中最忙碌的一天,也是年味最浓的一天,有“赶忙三十夜,清闲初一朝”的说法,意思是在忙完了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后,来年的第一天就可以完全放松下来了。这天一早起来,就开始忙于搞卫生、贴春联,精心准备年夜饭。

在徽州,年夜饭是最讲究、最奢侈的,平时舍不得吃的东西都要倾其所有拿出来。开席前,在堂前要挂上祖宗画,设烛台香案,置贡品,放鞭炮,一方面行“接祖”之礼,另一方面为庆祝亲人团圆创造喜庆气氛。年夜饭的菜一般不会少于十个,且必须是双数,而不管家境如何,鱼是少不得的,有鱼则寓意吉庆有余。年夜饭快结束时,大人给小孩压岁钱是必不可少的程序,也是年味的重要元素。吃过年夜饭,孩子们穿着新衣服,成群结队地开展自己喜欢的游戏,不管玩到什么时候也不会挨骂的。午夜开始,家家户户开始放礼花和鞭炮,一直放到第二天早上,而且每家的灯要全打开,权当长明灯。午夜饭后,邻居们开始串门,以喝茶聊天等方式“守岁”,主人则会用糕点和好烟好茶招待。而主妇们一时还轻松不下来,因为大年初一是不干家务活的,尤其不能扫地,以免将“财喜”扫掉,所以三十晚上还要将家里收拾干净。

徽州人的年一般过到农历二月初二,期间主要活动是探亲访友。近些年来,随着时代进步和生活条件改善,徽州过年的一些习俗也发生了变化。比如传统的“守岁”已被一家人聚在电视机前看春晚代替,比如农村走亲戚的范围扩大到一起在外打工的朋友,而原来“过年过到二月二”也慢慢提前了许多,要么提前外出打工,要么早早准备春耕生产了。当然,最明显的变化是农村封建迷信的成分少了,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多了。

寿县过年只吃一顿饭

寿县地处我省北部,当地人勤劳善良,豪爽大方,过春节也很讲究。俗话说:“吃罢腊八饭,就把年来办”,这话一点不错。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家里的男女老少就要着手过新年了。大人们开始把屋里屋外打扫干净,把过节之前需要办理的各种事情抓紧办理。妇女们到街上去帮一家老小添置衣服,鞋子等,男人们要去买鸡、买鱼、买肉,买回来之后把这些过年吃的肉都腌制后冻起来,等过节的时候好招待亲朋好友。

在寿县,大年三十,全家谁也不准吃早饭和午饭,只准吃一顿年夜饭。因此,大年三十晚上是过年中最关键、最隆重的时候。一般来说家中的女人们都忙着煎、煮、蒸、炸、炒,而男人们却显得轻松起来,贴贴对子、门庆、年画,把吃年饭要燃放的烟花爆竹准备好,把吃年饭前祭祖的供品摆放好,再把吃年饭的桌椅碗筷准备好,就等着吃年饭了。

吃年夜饭,必须要有一盘鲜鱼,但这盘鲜鱼任何人不准吃(意味着年年有余),只有过完大年初三才能动筷吃这盘鱼,而且每人都要吃上一口。吃年夜饭时不准说话(意味着埋头大发财),吃年夜饭不能全吃完,一定要留点饭在碗中。大年三十、初一、初二、初三,四天不许重新开锅做饭,这也是寿县当地一特色的年俗。所以,大年三十晚间的每家年夜饭做得很多,有的家庭锅能做多少饭就做多少饭。

大年三十的年夜饭,做得也很有特色。所有人吃罢年夜饭后,年龄最长者将剩下的饭盛出,然后在灶上慢慢烹制锅巴,大约半个多小时后,一个整体锅状的锅巴就新鲜出炉了。这时,老人虔诚地用双手将它放在稻屯上(任何人不准吃),意味着来年大丰收。

宣城年味渐淡亲情长

快过年了,记者中学同学的QQ群里刚刚蹦出一位同学“大家谈谈过年”的话语,立即有人接腔:“过年越来越不像过年了! ”更有人叹息,时代不同了,年味渐淡。但还有一些同学反驳说,虽然年味淡了,但熔铸在家庭中的亲情却永远不会变淡!尽管这些同学天南海北,但对于家的眷念,对年的期盼,始终是心底最温暖的所在。

作为我省东南门户,宣城市是东南沿海沟通内地的重要通道,记者所在的广德县更是我省唯一同时与江苏、浙江接壤的县份。由于各种原因,宣城市下辖广德、郎溪等地以移民为主,绩溪、旌德等地属于徽州地区,各地过年风俗差异较大,但不管怎样,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过年的氛围在趋于淡化的同时,一些新的时代元素开始彰显,文明、时尚过年成为“关键词”。

皖东南各地往年过年极为隆重、热闹、喜庆。以广德县为例,以往进入腊月,城乡群众就开始忙碌起来,往往是全家齐上阵,杀猪宰羊、打糍粑、做年糕、磨豆腐、切糖等。到腊月二十三举行完“送灶”仪式后,就正式开始做迎接新年的准备了,像除尘,清洗,蒸红豆年饭;买香、烛、纸等用品,忙得不亦乐乎。为表示郑重,人们还要理发、洗年澡、贴春联;除夕要守夜,烧大火,一家人围着火笼旁取暖守夜,午夜时分吃饺子或馄饨,并放炮辞旧迎新。正月还要走亲戚、拜年,整个城乡沉浸在浓浓的年味中。

在交通、通讯高度发达的当下,过年也摆脱了一些无关紧要的繁文缛节,一些封建迷信的因素越来越没有市场,人们更加方便快捷地交流、沟通和团聚,让世俗亲情、友情得到升华,以往过年不计成本、耗时过长的现象得到遏止,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开始思索新时代的新文化、新精神,并重建文化自信和自觉,在时代的演进中,促使传统和现代更加趋于和谐。(吴江海、张敬波)


【责任编辑:admin】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