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对接苏浙沪] 宜兴:让幸福环绕陶都
来源:宣城日报 作者: 发表时间:11-24 09:16

江苏宜兴,因紫砂而闻名中外,素有陶都之称。今日的宜兴,不仅紫砂文化魅力四射,其“幸福指数”也一路飙升,曾连续三次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记者一行于深秋时节赶赴这个位列“中国百强县市”第六位的邻家县城,探寻她的“幸福密码”。

城乡一体:提升幸福指数

湖公式镇,位于宜兴市南部。这个只有2.6万人口的小镇,却有着“全国环境优美镇”、“江苏省级旅游度假区”、“江苏省乡村旅游休闲集聚区示范单位”等一系列荣誉桂冠。在这里,让记者感受深刻的不止小镇的美景,更有这里的老人安详幸福的生活。

在“湖公式镇老年服务中心”,记者一进大院,就听到了一阵悠扬的京剧伴奏旋律,书画、健身活动室,老人们正在做着各自的活动,电视放映室里,十几位老人饶有兴趣地看着电视剧,不时传出一阵笑声。据中心负责人勇乾虎介绍,每天至少有上百位老人从各家的村里,坐着免费公交赶到这里,最多的时候有300多名。如果他们愿意,只要交上100元,就可以在这里享用1个月的午餐,80岁以上的老人,则每月只需交30元。由于活动内容丰富,出行方便,照顾周到,这个中心成了镇里老人们的乐园,“中心”也因此成了江苏省敬老服务的样板。

“湖公式镇老年服务中心”其实只是宜兴打造“幸福之城”的一个缩影。在宜兴,用“城乡一体”提升幸福指数,已经成为政府工作的方向。

宜兴市是县级市,其市域面积的四分之三都是农村。宜兴市认为,幸福宜兴,必须实现“城乡一体”。早在数年前,宜兴就在江苏省率先实现交通、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五个城乡一体化。同时,宜兴3324个村庄的环境整治任务,210个三星级“康居乡村”的创建任务,10多个撤乡并镇的老集镇升级改造任务,也通过五年的努力全面完成。目前,宜兴市城区垃圾密闭化、机械化收运率达100%,垃圾收集率达95%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主城区、集镇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6%和85%,雨污分流区域实现全覆盖……

资料显示,宜兴市的“民生支出”已连续多年超过公共财政预算总支出的70%。这些“大数字”、“大资金”都源源不断地投入到宜兴市的公共交通、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中。

宁杭高铁开通、城乡公交投运、公路建设大步向前……2011年至2015年,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大交通”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交通重点项目建设,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道、内河航运等立体综合的现代大交通体系基本形成。目前,宜兴市已初步形成以高铁出行为核心,中长途公路客运为补充的城际客运体系和城镇村三级公交服务体系,城乡群众的出行条件明显改善。

为充分适应城乡一体的公用监管服务需求,宜兴市建立公用事业城乡一体化管理中心,实现实时指挥调度监管服务“大统一”。目前,宜兴市“12345”政府公共服务热线、“12319”城管服务热线等平台功能,已实现统一受理、分类派遣;数字化城管视频监控网络与公安“天网”也已无缝对接,实现城区主要道路、重要节点监控全覆盖;建成公用事业服务网点30多个,形成高效、快速、便捷的公用事业服务“便民网”。同时,“城管通”、“掌上公交”、“掌上召车”等手机APP的投用,也大力提升了城市管理数字化水平。

在宜兴采访期间,记者一次偶然体验,无意中就感受了一次“小小的幸福感”。在公交站牌前,记者点击了一下电子站牌上的所在站名称,立刻就出现了一段语音提示:“3路公交现已驶达**站,距到达本站还有10分钟。”这样贴心细微的服务,霎时让我们觉得乘公交也“很幸福”。目前,宜兴公交已实现“镇镇有站、村村有亭”。城乡一体化的“普惠民生”,让幸福之花在宜兴全面绽放。

和谐邻里:涵养幸福细胞

“今天身体还好吗?”“我一会儿去超市,要帮忙买啥吗?”每天早晨,伴随着敲门声,宜城街道民主社区的200多户空巢及独居老人,都会得到这样的温馨问候。这是“敲门大姐”为他们带来的温暖服务。

“敲门大姐”,多么亲切的称呼。她们是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的义务“敲门员”,由社区居民小组长和退休人员等组成,每天活跃在社区,承担着帮助呵护老人们饮食起居,为他们送去精神慰藉。宜兴已有11个镇、街道的社区推行“敲门大姐”服务,用真诚的心、温暖的手、快乐的笑,温暖着老人们孤独的心。民主社区的老年人占社区总人口的17%以上,宜兴首支“敲门大姐”志愿服务队就在这里成立。

民主社区有“敲门大姐”温暖孤独老人,新华社区则有“睦邻点”架起邻里之间的“连心桥”。

黄红是新华社区紫金名都小区“睦邻点”的党小组长。曾是社区老书记的她,退而不休,主动以小区居民的身份,成为一名党员志愿者。每天早上8点半,她就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到“睦邻点”办公。大到安排“睦邻点”一年的工作计划,小到解决某位居民的维修诉求,一桩桩一件件,他们都能妥妥地安排和解决。

新华社区有600多名志愿者,不仅有像黄红这样“全天办公”的,还有更多利用闲暇时间开展志愿服务的。他们当中,有医生、老师,也有水电工、理发师。节假日时,他们就来到“睦邻点”,用自己的特长为小区居民送上服务。他们用一张张“楼道一家亲”的便民联系卡,连通了千家万户;又用一次次“暖巢关爱”行动,让独居、空巢、困难、残疾的老年人感到贴心安心。新华社区设在小区车库、或者居民家中的7个“睦邻点”,已成为全社区2420户、7308人心里的另一个“家”。

宜兴市委市政府,把创建和谐邻里、和谐社区作为文明创建的一个亮点打造,通过社区志愿服务、社区创建等载体,打造出一个个环境优美、邻里和谐、活动多彩的新型社区,在宜兴人看来,这正是幸福宜兴的一个个“幸福细胞”。

2016年10月10日,伴随着嘹亮的歌声、欢快的舞蹈,宜城街道“第八届邻居节”启动仪式文艺演出举行。八届“邻居节”,总计5万多居民直接参与活动。

“敲门大姐”、“睦邻点”、“邻居节”……从这些温暖的名词里,我们感受到宜兴市着力营造的和谐邻里关系。这一系列的活动,更是形成了品牌效应,让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更浓,并形成现代宜兴的“幸福密码”。宜兴市因此也获得了还有数不清的“全国和谐邻里建设示范社区”、江苏省级“和谐示范社区”等称号。

文化民生:浸润幸福生活

说宜兴是“文化之城”,名副其实。这里是全国闻名的“中国陶都”、“书画之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市文化资源丰富,文化遗存众多,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8个点。宜兴的紫砂陶瓷文化更是名扬海内外,紫砂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溪遗址、骆驼墩遗址是具有典型特征的代表性古文化遗址。

如今的宜兴,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融合,用文化民生的“宜兴样本”,浸润普通群众的幸福生活。

采访时的一段新闻回放,将我们的镜头拉至今年6月19日的宜兴夜晚——

宜兴市西氿湖边的氿南风光带人群雀跃,霓灯闪耀。戏曲对唱《前园会》、表演唱《宜兴小城》、群口快板《越讲越开心》……各种形式的文艺节目赢得阵阵掌声。这是宜兴环科园暨新街街道的“幸福园区 文化惠民”活动走进氿南社区。

当晚,另一场区域互动活动也在上演。在宜兴市体育中心广场,偌大的广场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五彩的灯光将演出舞台映射得绚烂夺目,“幸福宜兴 文化民生”文化区域互动·宜兴市教师进修学校专场演出正在进行中。钢琴联弹、花球啦啦操、现代舞相继登场,古典、民族、现代风格各异,活动现场歌声如海、掌声如潮。

文化活动区域互动,是当之无愧的“宜兴特色”。

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宜兴市,一直致力于提升公共文化的服务水平和供给能力,着力构建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文化家园。

民间文艺团体如雨后春笋——宜兴市民乐团、市东方俱乐部、张渚“男欢女嬉”舞蹈队、官林盾牌武术队……宜兴群众的艺术细胞空前活跃;

各种文化演出精彩纷呈——“新风颂”文艺调演、社区艺术节、“K歌星期六”歌曲演唱比赛……他们的业余生活快乐而精彩。

对于区域文化互动,宜兴市文广新局这样总结:“人才资源得到有效挖掘,各地文化活动此起彼伏,艺术质量不断攀升。每月10多场乃至20多场的文艺演出,使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进一步改善,呈现出城乡处处歌舞翩翩、和谐幸福的新景象。”

区域文化互动让群众乐享“文艺的精彩”,博物馆和科技馆则为宜兴市民带来“知识的碰撞”。宜兴博物馆设9个独立展厅,是一座集陈列展览、典藏研究、文物保护、社会教育等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公共博物馆;宜兴科技馆总投资近2亿元,包括主题展厅、4D影院、科技长廊等多个展厅,为目前全国县级市中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科技馆。

宜兴的文化民生,似春风化雨,丝丝缕缕浸润幸福生活。采访时记者看到一幅《灿烂笑脸百图》照片,图中男女老少百余张笑脸,笑开了花,笑出了发自内心的幸福感。这幅以“和谐家庭 幸福生活”为主题的摄影作品,或许正表达了宜兴所追寻的“幸福目标”——让幸福一直环绕陶都。(赴宜兴报道组)

寻找“幸福密码”



【责任编辑:柳生】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