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杜绝“舌尖上的浪费”,4年前,北京多家大型餐馆推出了“半份菜”“小份菜”。端午假期里,记者走访发现:当初高调推出的“半份菜”“小份菜”已悄悄从菜单里隐退,而免费打包的承诺也不再作数,餐厅里更是难寻“反浪费”宣传标志,“舌尖上的浪费”反弹明显(5月30日《北京日报》)。
从2013年至今,以反对“舌尖上的浪费”为目的的“光盘行动”已经开展4年了。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严格执行和反腐风暴的推进,公款吃喝和炫耀性消费明显减少,“光盘行动”取得了巨大成果。但在民间层面,“光盘行动”依然任重道远,“舌尖上的浪费”已经出现了事实上的回潮。商家取消“半份菜”“小份菜”,是回潮的典型表现。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发轫于民间的“光盘行动”具有划时代意义,其出现充分说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整个社会开始进入文明自觉阶段。让人遗憾的是,“光盘行动”的推出“其勃也兴焉,其亡也忽焉”。这不能理解为是社会文明的退步,只能说明社会文明的发展存在着艰巨性和反复性,有时还需要其他力量的配合。
有人感慨,为什么“光盘行动”在有的国家会落实得较好?笔者认为,说到底还是一种制衡力量的问题。制衡有两种,一种是以自觉为标志的文化制衡,还有一种则是以惩戒为标志的外部制衡。诚然,西方国家在对待食物浪费的态度上,与我们存在很大文化差异。我们虽然有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古训,可也有着面子文化的日常呈现——面子文化有时就是浪费的代名词。
除了文化不同,更重要的还在于外力惩戒不同。对于“光盘行动”,我们更多采取的是呼吁和倡议,似乎这只是道德领域的事,只能通过道德自觉来进行。但在西方国家,却有着制度力量。不少西方国家将“舌尖上的浪费”上升到浪费社会公共资源的高度并通过法律来遏制。在其看来,消费者“虽然花的是自己的钱,但浪费的却是社会资源”,当剩菜超出规定分量时,消费者会被罚款,而没有给予有效提醒的餐馆也会受到处罚。
事实上,我们的“光盘行动”取得一定成果,也主要是通过制度力量实现的。“光盘行动”的成果,相当一部分来自公款浪费的减少。这一成果,说到底自于八项规定的实施、公款吃喝的减少。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坚强有力的措施,又怎么会有公款吃喝的减少,“光盘行动”的成果或将打折扣。现在不少商家取消“半份菜”“小份菜”,其实也是制度不力的结果。对一些商家来说,没有惩戒而不觉其痛,不能寄希望其生出道德自觉。所以说,厉行节约要有刚性惩戒。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粮食生产极其不易。当初“光盘行动”的推出,犹如天空里的一颗星,遗憾在于没有成为恒星,而成为了流星。其根源就在于只有倡议、没有约束。曾有媒体报道,一群中国人在德国餐厅用餐,由于桌子上剩的饭菜过多,结果被罚款50马克。还要看到,一些浪费的发生,与餐厅纵容甚至诱导有关——比如餐厅对吃不完的食物不提醒打包,有时设置打包障碍,甚至存在服务员点菜误导。如果我们也能“浪费有罚”,相信“光盘行动”的成果就会得到巩固和发展。
对于遏制“舌尖上的浪费”,有人建议“吃不了兜着走”。“兜着走”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吃不了打包带走,还有一层是浪费了就要受到处罚,其所指向的不仅是消费者,还有餐厅。面对餐饮浪费回潮,很想问一声,我们距离“吃不了兜着走”到底有多远?(毛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