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近年来,皖南地区按照国际水准建设一批精品景区、树立国际视野打造一批精品线路、顺应国际潮流创造一批新兴业态、面向国际市场发展一批特色产品、立足国际竞争培育一批领军企业等目标,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仍存在着如何进一步合理布局绿色产业、优化资源优势、提升效率补足短板等问题。
立足生态旅游资源,绿色产业多点开花
漫步在宽阔整洁的林荫大道,徜徉在幽静舒适的茶园石子路,赏道路两旁徽派风格的民居,品一杯香浓的新茶……走进黟县碧阳镇深冲村,能强烈感受到“生态宜居、兴业富民、文明和谐”的闲逸与舒适。“深冲村以建设茶文化体验游、茶制作愉悦游、农家生活品味游基地为目标,精心打造生态旅游产业。”碧阳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皖南示范区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富集,拉动内需的潜力巨大。示范区搭乘“国”字号列车以来,发展潜力加速释放,对于省生态旅游业发展的贡献力、带动力和辐射力都非常强。
绩溪县等9县(区)入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旅游+生态”深度融合。九华山成功入选世界地质公园,池州市基本形成以莲峰云海、温泉养生谷、九华神龙谷等组成的环九华山旅游走廊和以牯牛降、醉山野、大王洞、杏花村等组成的沿秋浦河旅游走廊。朱备禅修小镇跻身全国最美特色小镇50强,九华山森林特色小镇获批国家试点,石台富硒氧吧小镇、贵池杏花村诗意田园入选省级特色小镇(试验)名单。
为全面总结示范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协同优化路径和绿色产业发展现状,省发展改革委皖南经济发展处近日赴示范区核心区开展调研。“调研发现,皖南示范区立足优良的生态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富集的旅游资源,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业、休闲农业、徽文化产业、绿色食品业、民宿业和大健康产业等绿色产业。”省发展改革委皖南经济发展处处处长焦山斌告诉记者。
调研显示,示范区各地立足良好的生态优势,加大绿色食品的开发力度,推进旅游伴手礼研发销售。池州市开发了九华素饼、黄精丸等20余种药食同源食品和茶叶、富硒产品、野葫芦籽等特色农产品,推进特色食品进超市。黄山市茶叶、干笋等徽州特色食品实现规模化生产,黄山臭鳜鱼、黄山烧饼年销售额均超过5亿元,黄山小罐茶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
绿色发展刚性约束显现,产业持续发展模式需创新
聚焦当下,皖南古村落、环黄山—太平湖—九华山、沿江、安庆—天柱山等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正在不断形成。黟县获评中国优秀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南陵县丫山花海观光园等12个园区被评为国家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潜山市等10市、县获评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黟县柯村等13个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歙县休闲养生等4条线路获批全国休闲农业精品景点线路。黄山市重点打造板桥泉水鱼等10个农业示范区和30个休闲农庄,池州市立足青山、秀水、村落和民居,延伸农业产业链条,现有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601个。
通达的大交通是基础。合肥—宣城—杭州、合肥—黄山—福州、六安—安庆—景德镇、合肥—安庆—九江;沿江通道、杭州—黄山—景德镇、南京—宣城……一个以“四纵三横”为主骨架的综合交通通道愈加清晰。“近年来,我省加快完善示范区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提高示范区可进入性和便利性。”省发展改革委皖南经济发展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示范区绿色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焦山斌告诉记者,比如,绿色产业发展战略布局不合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效率低下;绿色产业发展结构性技术增长缓慢,生态保护价值无法有效输出;绿色产业发展刚性约束显现,资源环境承载力有限,生产要素初始分配不公等。
示范区产业自身具有较为富余的环境、资源要素。多年来,皖南特别是黄山、九华山旅游的名气从未减弱,但调研发现,其旅游业发展水平及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产业发展缺乏明确分工、特色缺失、同质化严重,总体仍处于旅游外延扩大式再生产的传统粗放发展模式,尚未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旅游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低下。
“示范区的支柱产业主要为传统观光型旅游业及茶业等,相较于区域内其他产业,因其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在当地及市场确实具有一定竞争力,但从产业结构性技术增长角度看,其知识、信息、智能等技术性生产要素投入较低,即使目前存在部分经验输出,但依旧处于较低的管理水平,无法形成正式的管理输出和技术辅导,无法有效辐射惠及区域各处。”省发展改革委皖南经济发展处相关负责人说,同时,区域内高速公路及高新技术产业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并未对传统产业的改造起到根本性的促进作用。
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配套,坚定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这里是黄山第一家没有前台的民宿,推门进入公共区域就只有茶台,管家以“茶”为媒介,迅速拉近与客人的距离。“在餐厅设置了厨房,客人全程自助,像在家一样自在。房间价格从550元到1280元不等,客人多是来自北上广深等地,都市白领、金领居多。”在黄山黎阳IN巷,不舍美宿创始人陈幸告诉记者。
近年来,徽州民宿影响不断扩大,持续向纵深发展。黄山市编制发布徽州民宿地方标准,打造黎阳IN巷等4个城市民宿集群和西溪南等8个乡村民宿集群,利用徽派古民居推出猪栏酒吧等200多家徽州民宿,对组源村等“一批中国传统村落”通过招商引资实施重新包装进行高端民宿开发,御前侍卫、山水间、安若、澍德堂等一批精品民宿不断涌现,黄山市获评全国民宿产业发展示范区,黟县荣膺中国十大民宿发展示范县。
“在保持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满足多元发展需求,提供高质量的游憩空间,就需要通过制度创新、政策配套等,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省发展改革委皖南经济发展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除了生态空间细化保护需求以外,还要着眼于生产空间发展绿色产业,生活空间引导绿色生活方式。”焦山斌认为,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发展绿色、低碳、循环产业,构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根据《新安江生态经济示范区规划》,黄山周边社区应以生态旅游业、绿色食品产业、徽文化产业等为主导产业,构建循环型产业链,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深入推进节能降耗,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池州应根据资源禀赋,推出一批优质旅游产品,重点打造乡村旅游和富硒养生旅游。同时,建立培育发展生态文化的体制机制,加强基层群众的生态文明教育和科普宣传。树立绿色生态文明理念,引导消费者树立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理念,运用价格、税收、信贷、市场准入等手段,调节消费行为。引导全民的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依托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绿色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安徽日报 记者 郑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