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电视点播|专题专栏|视听|长三角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砥砺奋进的五年·走进扶贫一线]寺后村:果蔬合作社 结出脱贫果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06-29 08:52

6月22日上午,尽管还下着小雨,但绩溪县上庄镇寺后村的紫茄种植基地里,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10多名村民正在给地里的紫茄秧苗打叶子,以提高紫茄的产量和品相。由于长势不错,地里的一些紫茄已经可以提前采摘了。当天早晨,他们刚采摘下来300多斤紫茄,就被经销商采购一空。

这个紫茄种植基地是寺后村产业扶贫的重要项目之一。去年4月,寺后村成立了寺后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积极实施蔬菜种植扶贫项目,去年发展农户种植毛豆100亩、四季豆400亩,增加村集体收入5万多元,带动村民增收30多万元。由于去年的成功示范,目前合作社已吸纳种植户300多户。

成立合作社 务工更方便

今年,合作社流转租赁了130亩水田种植紫茄,并雇用贫困户和村中闲散劳动力进行日常田间管理,帮助贫困户和经济困难村民实现产业脱贫致富。今年69岁的王新菊,就是其中之一。

去年上半年,王新菊还是村里的贫困户。她唯一的女儿嫁至外地,自己和90多岁的老父亲生活在一起。虽然已年近七旬,但身体还算硬朗,平时主要靠卖菜和采茶的收入补贴家用。

由于寺后村没有茶园,每到采茶季,王新菊都要到广德、南陵等地采茶。虽然每天能有100元左右的工钱,但是路途遥远,来回很不方便。何况家中还有一位年迈的父亲需要照顾,这让王新菊很是发愁。

好在村里成立了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王新菊有空便去合作社打打零工,每天能有六七十元钱的收入。“在家门口干活很好,村里还开车接送我们到地里,方便得很。”说起村里的合作社,王新菊直夸好。

得益于村里的产业扶贫政策,去年下半年,王新菊成功脱贫。

寺后村是上庄镇最为偏远的行政村,经济发展也最为落后。村产业结构单一,农业生产主要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经济作物除蔬菜、豆类外品种极少,尚未形成覆盖农民稳定收入的主导产业。

村扶贫队扶贫专干胡健冰和村支书曹六明,是首先提出成立蔬菜种植合作社的。“这个村一直有种植蔬菜的传统,在蔬菜种植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拥有一批种菜能手。”针对蔬菜种植的广泛群众基础和市场对有机无公害蔬菜需求量不断增加的情况,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确定了农业产业集体经济发展的方向,成立了寺后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

“订单”收购 脱贫有保障

说要成立合作社,村民们刚开始都不太看好。于是村里5名村干部凑钱垫付了资金,成立了合作社,带头示范。如今,通过一年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合作社中,如今已吸纳了300多户种植户。

“今年合作社种植的紫茄全部采取订单式种植和销售,我们只需要负责种植,销售全部由经销商负责。”胡健冰介绍说,为保障合作社农户的利益,合作社还和经销商签订协议,实行保护价收购。“每斤的收购价格不得少于1元。为了防止经销商违约,我们要求经销商按合同规定交纳3万元的保证金,如今这笔保证金已打入村集体账户中。”同时,经销商和合作社实行当日采购当日结清货款,切实保障农户利益。

虽然七月初才正式进入紫茄的采摘期,但胡健冰介绍,通过前两次采摘销售发现,紫茄目前的行情不错。“现在地里品相最不好的茄子都卖到一块多钱一斤,高于保护价。”尽管地里的紫茄才刚刚挂果,但对村里的蔬菜种植产业这个扶贫项目,胡健冰充满了信心。(宣城日报记者 叶玉庭 程叙)


【责任编辑:柳生】

用户评论

已有0人评论
    新闻快报 阅读全部
    社会万象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