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抱初心,从这里出发
——追记全国模范检察官、宣城市检察院副检察长周会明(下)
合肥,包公故里。这是已故的全国模范检察官、宣城市检察院副检察长周会明的家乡,也是他工作的第一站。
1988年,周会明大学毕业后便进入了合肥市人民检察院工作,在这里留下了最美的青春年华。
毫无征兆的溘然长逝,让许多与周会明在合肥任职期间共事的老同事、老朋友悲恸不已。他们说:“虽然会明离开的太久了,但他的身影,家乡人不会忘记。”
早春二月,我们专程来到合肥,追寻他在大湖名城留下的足迹。
爱岗敬业,他是一位良师益友
“本来要去宣城看他,但再也没有机会了。”这是合肥市瑶海区监察委委员王敦虎心底永远的遗憾。得知周会明去世的消息,他直言“不敢相信”。
在王敦虎的心底,周会明不仅是曾经的上级领导,更是一位良师益友。从合肥市人民检察院工作起,两人就在一起共事。“他身上爱岗敬业的精神一直深深地感染着我。”王敦虎忆起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起案件。
2007年,合肥市瑶海区的一起信访案件引起了当地政府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当时,不少市民反映:在某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由于相关责任人渎职侵权犯罪,企业员工的利益受到了损害。很快,这起案件就移交到了瑶海区反渎局。
案件的移交,让当时仅有三名干警的瑶海区反渎局犯了难。“此前没有任何处理反渎案件的经验。”时任瑶海区反渎局副局长的王敦虎找到了周会明。
了解案件后的周会明立即重视了起来。他立即从肥西、肥东等地抽调了精干力量,成立了专案组,通过采取“办案一体化”和“大兵团作战”的模式进行办案。由于案件涉及面广,在集中攻坚阶段,他还带领专案组辗转多个部门,奋战了十多个工作日,促使案件终于取得突破。
“只要有空白,他就主动耐心督促,只要有疑问,他都帮忙出谋划策。”王敦虎说,十多天的时间里,他自始至终跟大伙儿吃住在一起,一心扑在案件上。
经过侦查,专案组发现:合肥市瑶海区经济贸易委员会原主任汤某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利,越权处置国有资产,非法收受贿赂达26万余元,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最终汤某因涉嫌滥用职权罪、受贿罪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
案件的成功办理,不仅对当地政府产生了很大震动,而且在广大市民和媒体中间也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一方面提升了党委政府和检察机关的形象,另一方面也增强群众对党委政府的信任。“同时,也给我们以后抓好反渎工作打了一针‘强心剂’。”王敦虎说。
除了工作上的指导,王敦虎和周会明的私交也很好。“没事的时候总和他一起谈谈心,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王敦虎回忆道,他经常在工作上给自己鼓励。
“好好干,让瑶海反渎工作树一面旗帜。”带着周会明的鼓励,王敦虎最终没有辜负期望,在合肥市检察机关业务考评中,瑶海区反渎局曾连续三年名列第一!
创新思路,他是一名业务专家
2017年9月的一天,得知时任合肥市人民检察院反渎局局长的周会明近期将赴宣城履新,合肥市监察委第七纪检监察室主任张胡明特地前来送他。但自己怎么都没想到,那次的送别竟然成了与老友的永别。
时光之舟,逆流而上。2009年,张胡明来到合肥市人民检察院反渎局担任副局长,周会明则是当时的局长,两人又在一起搭起了工作班子。到任后一段时间,周会明发现,由于当时反渎工作存在“三难一大”(发现难、查证难、处理难、阻力大),市局的反渎案件一直处于空白状态。
“必须实现零的突破!”周会明坚定了信念。他深知,反贪靠举报,反渎靠读报,案件线索大多从一些安全事故的报道中发现。针对此,为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查办渎职侵权犯罪,周会明创建了一个由法制新闻记者组成的反渎信息联络员制度,通过对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关注,积极发现案件线索。
“当时这项制度的出台还是很新颖的,在全国应该是首创,后来还被推送到最高人民检察院作经验推广。”张胡明回忆说,反渎信息联络员制度的建立,对拓宽渎职侵权案件线索来源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这一点,在实战中得以充分体现。”他聊起了八年前的一件事。
2010年,合肥市长丰县卫生监督所在打击黑诊所的执法过程中,由于卫监所工作人员的玩忽职守,导致当地黑诊所泛滥。当时,一名孕妇还在黑诊所吊水致死。
经过认真侦查,很快长丰县反渎局在办案过程中,追究起了卫监所三名工作人员的责任。但意外的是,其中一位工作人员的家属竟通过媒体进行大肆炒作,表示“长丰县反渎局处理不当”。一时间,舆论哗然,几乎一边倒地站在了工作人员家属这边。(下转第四版)
怀抱初心,从这里出发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 2018年02月27日
(上接第一版)
得知消息后,周会明及时把反渎信息联络员召集到了一起,现场公布了事件调查的结果:长丰县卫监所在打击黑诊所时本应依法对其取缔,但工作人员只做罚款处理,既没有收缴医疗器材也没有依法关闭,这才导致黑诊所泛滥,进而造成了孕妇吊水致死。随后,在媒体的集中客观报道下,社会的舆论导向扭转了过来,最终法院依法查办了长丰县卫生监管部门多人渎职犯罪案件。
类似的案件还有很多。多年来,周会明奋战在查办贪污贿赂犯罪和渎职侵权犯罪第一线,在办案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思路,一步步锻炼成长为检察业务专家。
秉公执法,他是一个“铁面包公”
时至今日,原高新区检察院副检察长谢定才还清晰地记得周会明刚进合肥市人民检察院反贪局时的情景:非常朴实,身上始终保持着农村孩子的淳朴与坚韧品格。
“刚来时,局长特地跟自己交代,‘大学生,一定要好好带带’。”谢定才回忆说。
这声叮嘱背后有着契合现实的缘由:当时,市院像周会明这样第一学历为法律本科专业的大学生,总共不到5人。市院迫切需要专业人才的加入。
局里的重视并没有让周会明飘飘然,在日常生活中,他从不沾沾自喜,反而严格要求自己。因为博学善思,办案中,在询问嫌疑人时,周会明还能够积极学习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掌握嫌疑人心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些出乎同事意料的举动为突破案件起了很大作用。
谢定才还说起了这样一个故事:当时卡拉OK流行,许多年轻人一有空就去唱。但周会明却是个例外,从不涉足这些娱乐场所。这一点,当时与周会明搭档的合肥市人民检察院反渎局副局长蒋培也印象深刻。
秉公执法是周会明工作的最高准绳。在反贪局的那段时间,局里每查办一个案件时局里都要组织讨论,周会明发言时总是坚持法律原则,按法律规范讨论案件。“当时贪污贿赂案件很多,周会明来后不久便办理了一起案件,该案后来作了有罪认定,还在局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谢定才说。
周会明深知,守住底线才能秉公执法。因此,在办案中他从不接受嫌疑人等吃请。“当时经济水平不高,一些人送礼也不过是送点挂历、土特产等,但他从不收受。”谢定才说,周会明与同事也经常谈论公正执法问题,说“要向包公学习,铁面无私廉洁奉公。”
也许是由于职业的原因,周会明的“朋友圈”都是一些有志向、有知识、积极向上的人。那时每次加班办案,周会明总会自己掏钱给干警买工作餐。“所以,到了西藏后援助藏族学生,周会明也是发动亲朋好友给予帮助的。”谢定才说,许多亲朋好友也都受他影响,乐于慷慨解囊。
(宣城日报 记者 顾维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