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溪,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皖东南小县城,始建于北宋端拱元年(公元988年),东南连广德县,西南邻宣城市,北与南京高淳区毗连,东北与常州溧阳市接壤,可谓四通八达,交通便捷。1987年7月1日,郎溪县公安交通警察队正式成立,这座小城才有了第一个红绿灯。从此,新的交通管理方式进入了全县人民的生活。
第一个红绿灯是一座简易的红绿灯,虽然其貌不扬,但给广大居民带来了欣喜,矗立在宁芜路与新建街的路口,而县汽车站就在这个路口,老百姓亲切地称为“车站路口红绿灯”。车站路口人流、车流密集,S214省道宁芜路穿城而过,进入老城区的新建街是最繁荣的商业街。
绿灯的设立,无疑给居民横过街道带来了安全保障,但对于长期习惯于过马路不看“灯”的居民来说,这又显得有些“碍”事,等“绿灯”后过马路“浪费”时间,他们要为“生计”奔波,不想“浪费”时间,广大交辅警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反复劝说:“生命大于天”。随着宣传教育的深入开展,渐渐地,看红绿灯过马路成为广大群众日常遵循的交通行为习惯。
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二座红绿灯又“高级”一点了,这是一座岗台式红绿灯,它设立在中港路与宁芜路交叉路口,是有着四周都是一组的红绿灯,“红、黄、绿”灯交替使用,执勤交警站在岗台上,听着语音提示,不停地变换着指挥手势,指挥车辆有序通行,特别是对车辆“左转弯”的放行,避免了车辆抢道造成的拥堵。那时,老百姓笑称“中港路红绿灯真漂亮”。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动车不断增多,老城区交通压力越来越大,新建街——“购物街”更加繁忙。为此,新建街通行改为“单行道”,车站路口红绿灯随之进行了升级,改头换面为伸臂式红绿灯,指示灯为箭头式,禁止机动车(摩托车除外)由车站路口进入新建街,新建街通行秩序通畅了。
迄今为止,第一组人行横道灯依然建立在车站路口,每日引导出行的人们走上斑马线,做到“红灯停、绿灯行”,不断改变人们的出行习惯,使文明交通悄然进入交通参与者心中。
如今,改革开放40周年,郎溪县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区由原来的1个红绿灯增长到城区红绿灯56组,县经济开发区红绿灯12组,十字、涛城、毕桥、新发、梅渚镇等各乡镇也陆续在主要路口设立红绿灯,并启动了智能化交通指挥系统。
回顾三十多年的交通管理的历程,信号灯的变迁就是郎溪交通管理的缩影,从无到有,从人工到智能,经历了艰辛和曲折,郎溪交通会沿着改革开放的道路一直走下去,更努力更完善的为人民群众服务。
红绿灯,文明交通的象征,红绿灯,出行的平安灯。(王贵华)